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荒岛文学历来占据着英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一席之地,这是因为以荒岛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时的社会、文化、经济和宗教现状,给读者带来启发和思考。从16世纪的莎士比亚的《暴风雨》到20世纪戈尔丁的《蝇王》, 英国荒岛文学的长盛不衰在于其作品的传承与创新。国内外的研究学者虽已从多个角度对荒岛文学进行了解读,然而却鲜少有著述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对英国荒岛文学的主题变迁进行解读和剖析。接受美学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联邦德国兴起的文学理论。这种文学理论以现象学和解释学为理论基础,区别于传统的作者或文本趋向的研究范式,接受美学重点关注文本与读者的关系,这为文学评论提供了一种新的批评视角。18世纪的《鲁滨孙漂流记》是英国荒岛文学史上最经典的佳作之一,具有荒岛文学史上里程碑的意义。因此本论文着重研究18世纪到20世纪英国荒岛文学的主题变迁。论文选取了18世纪到20世纪的四部英国荒岛文学代表作品作为研究对象,这四部作品分别是:《鲁滨孙漂流记》《珊瑚岛》《蓝色珊瑚岛》以及《蝇王》。纵观以往对荒岛文学的研究,国内外的学者大多是从殖民主义、后殖民主义、生态批评以及女性主义等角度来研究。而本文试图从一个新的视角—接受美学解读英国荒岛文学,以达到更好的理解这种文学体裁的主题变迁现象。本论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对荒岛文学、国内外关于四部代表作品的文献综述、接受美学以及本论文重要性和框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第二至第五章是论文的主体部分也是创新点。此部分从抗争的内容和主人翁的变化两方面具体探讨了荒岛文学的主题如何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变化。第二章论述了《鲁滨孙漂流记》中人与命运抗争的主题。第三章则是阐述《珊瑚岛》中人与自然抗争的主题。第四章着重分析《蓝色珊瑚岛》中人与永恒的青春的主题。第五章讨论了《蝇王》中人与人性的主题。第六章是基于上述分析得出的结论:英国荒岛文学主题的变迁满足了不同时代的读者的需求,从而达到了预期的读者与作品的交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