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中国是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耗国,消费增长快、增加基数大。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费总量也在快速增长。能源的有限性,使得能源使用效率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中国的能源使用效率比较低、消耗强度大,尽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能源强度迅速下降,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但能源强度仍然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多。“十二五”能源规划的制定,重点围绕实现中央提出的实现2020年非化石能源比重达到15%和碳减排40%-45%“两项目标”展开。上述两个目标既是中国政府对全世界的承诺,也是我国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根据区域经济学的划分,本文以东部地区为研究对象,该地区经济增长快且资源匮乏,各省市在工业化进程、经济结构等方面具有相似的特征,因此能够更好的与客观实际相结合,进而得出科学的结果。此外,相对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能源强度较低,所得出的结论,对于中西部地区能源政策的制定具有指导性,能够更好的作为政策建议使用。本文首先从新古典生产函数的角度,借助包括资本、劳动、能源在内的三要素C-D生产函数,计算了我国东部地区成本要素中能源、资本以及劳动所占比重,发现资本所占比重远大于能源和劳动,并且估算了三种投入要素的自价格弹性和交叉价格弹性,由自价格弹性可知能源、资本需求缺乏弹性,而劳动需求富有弹性,这也验证了我国东部地区劳动需求大省出现的“用工荒”,而投入要素之间的交叉价格弹性则说明了要素之间的关系,即能源与资本的补偿关系以及能源与劳动的替代关系,这点也符合我国东部实际现状,资本比重较大从而资本投资带动能源需求,使得我国东部地区的能源强度的上升。其次,在前部分的基础上,引入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结合之前的三要素分析了各个变动因素对能源强度的影响。本文对能源强度影响的理论分析,将变动因素归结为预算影响、要素替代影响、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实证结论指出我国东部地区能源强度的影响因素要素替代影响中的资本与能源的互补关系影响为主要影响因素,由于东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中资本的大量投入带动能源需求的增加,这部分影响成为了主要的影响,技术进步为次要影响,而根据影响方向可知,我国技术进步为能源消耗型,即在过去十几年里中国的经济发展强调的是经济总量的增长、以大量消耗能源资源为代价,技术进步的同时,使得对于能源的需求增加,反而使得能源强度上升。同时发现经济增长因素也是能源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经济增长拉动了能源消费量的增加,进而提高了能源消耗强度,这可能是能源消耗型技术进步的具体反映。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本文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希望能源作为能源政策制定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