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铁材料的动态磁特性调控机制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heliu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铁性材料作为一种新型功能材料,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铁性,其中铁电(FE)和铁磁(FM)之间的相互耦合作用,产生出新的磁电效应(ME),迅速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这种新型多铁性磁电效应材料为可调微波器件小型化设计和电磁波智能吸收设计提供了新的方法,在可调微波器件、电磁波吸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论文以复合多铁性材料2-2型多铁异质结构为研究对象,针对2-2型多铁异质结构中电场调控铁磁共振频率单一的限制,围绕2-2型多铁异质结构铁磁共振带宽和共振频率幅值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论文系统的讨论FeGaB单层连续薄膜、FeCoB/SiO2/FeGaB三明治结构、FeCo B-SiO2纳米颗粒膜与单晶压电基底复合结构的电场调控特性,提出了基于逆压电效应的磁应力各向异性对磁性材料磁性能调控的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深入讨论了应力在三明治结构和纳米颗粒膜中的传递方式。同时,本文还进一步讨论了单相多铁性材料BiFeO3的晶体结构和宏观磁性的变化,并提出了Y元素掺杂导致螺旋自旋磁结构被抑制,宏观磁性增强这一调控机制。全文主要内容和创新点如下:1.提出了单层连续FeGaB薄膜与单晶压电材料的2-2型多铁异质复合结构。通过电场对FeGaB薄膜磁性能调控的设计,利用压电基底71°和109°铁弹极化畴翻转导致的晶格畸变非易失性和可逆性,实现了在电场移除情况下多铁异质复合结构仍保持部分调控性能,并在反向电场作用下回复到初始状态的效果,进一步降低了能耗。2.提出了三明治结构FeCoB/SiO2/FeGaB与单晶压电材料复合2-2型多层多铁异质结构。针对目前电场对铁磁共振频率调控单一的现状,利用FeCoB/SiO2/FeGaB三明治结构中不同薄膜层杨氏模量的差异,提出了电场调控多层结构的应力传递方式,实现了电场对铁磁共振带宽的智能调控。3.提出了纳米颗粒膜FeCoB-SiO2纳米颗粒膜与单晶压电材料2-2型多铁复合异质结构。针对电磁波吸收材料介电常数和磁导率不匹配的现状,利用压电基底在电场下应变响应方式,提出了电场调控纳米颗粒膜的应力传递方式,实现了在特定频率下电场对纳米颗粒膜铁磁共振频率幅值的调控,为调控电磁波吸收材料介电常数和磁导率提供新的方法。4.提出了Y元素掺杂单相多铁性材料BiFeO3制备方法和宏观磁性增强调控机制。根据Bi1-xYxFeO3晶格参数的变化,建立了BiFeO3的晶体结构与Y掺杂量的关系,并结合穆斯堡尔谱螺旋自旋磁结构特性,得出了Y元素掺杂BiFeO3晶体内原子超精细场的变化规律和螺旋自旋磁结构的抑制,为增强BiFeO3宏观磁电耦合效应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本文深入讨论了电场对2-2型多铁异质结构磁性能的调控,实现了磁性材料非易失性和可逆性、铁磁共振带宽、铁磁共振频率幅值的电场调控,并且进一步讨论了Y元素掺杂BiFeO3的微波介电性和磁性变化机理,为多铁性材料在可调微波器件和电磁波吸收方面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助产护理对高龄产妇的分娩结局所具有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高龄产妇1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90例,观察组90例。对照组产妇围产
通识教育概念的内涵大致有四层含义:一是通识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公民,二是通识教育是所有大学生都必须接受的教育,三是通识教育提供的是广博的跨专业知识的教育,四是通识教育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相比传统媒体活动运营,融媒体环境下的媒体品牌活动运营模式产生了一些新变化。本文以"2017校园最美公益大使大赛"这一品牌活动为例,梳理融媒体环境下品牌活动运用面临的新命
随着ZnO基薄膜和钙钛矿型异质结体系的广泛应用,针对该材料的研究日渐深入,应变作为调节材料物性的重要手段,在实际的薄膜制备过程中可以通过基板的选择和制备条件的改变来引
目的研究食物对盐酸二甲双胍片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16名健康男性受试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禁食12 h后空腹口服格华止片1 000 mg,另一组进统一餐后口服格华止片1 000 mg,反相
从趋同的角度对区域技术效率的发展趋势性进行研究,利用辽宁省数据进行实证,计算结果表明:辽宁省技术效率的增长存在着趋同。2000~2005年时间段,辽宁省14个城市的技术效率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