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历史上,城邑是国家政治架构的承担者,西汉正式确立了中国延续两千年的中央集权统治,因此对这一时期城邑的研究特别重要,而城池形态是城邑表现出来的最直观、最基本的特征。与后世规则矩形平面的城池为主导不同,在西汉郡县制确立以前的分封制主导的时期,规则矩形平面的城池并不多见,而西汉郡县制正式确立以后,规则矩形平面城池逐渐增多。本文基于此,对西汉政治制度转型背景下,城池形态营造规制中规则矩形平面城池的使用及其模式化进行研究。本文首先回顾了分封制确立的西周时期到西汉之前城池形态的变迁历程。现有的考古资料表明,西周时期并未见到规则矩形平面的城池,这与当时的城池主要是在平面上对祖宗祭祀做出表达的“都”和不在常规等级序列中且缺少形式要求的单纯性军事寨堡有关。春秋战国时期,规则矩形平面作为在城池形态上不对祖宗祭祀做出反应的一种手段,开始在没有祖宗祭祀需求但有礼仪需求的城邑类型上使用。秦代因为不热衷于城池建设,所见城池实例不多。进一步对西汉时期城池形态营造的具体情况进行研究。在分析研究的过程中,结合西汉时期与城池营建和制度变迁相关的时代背景,利用考古资料和历史文献资料等,对城池性质、城池规模、城池变迁历程等进行相关考证,力求最大程度的还原当时真实的城池营建状况。首先,对西汉沿用旧有城池时,不同城池形态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分为具有分封性质的诸侯国都城和不具有分封性质的郡县治所两类进行考察。然后,对西汉时期新筑城池的形态进行分析,以郡县制正式确立的武帝时期为界,分别考察前后两个时期的城池形态营造。最后,研究发现西汉时期延续了春秋战国时期开始的对规则矩形平面城池的使用,并且在适用类型上扩大、新建城池中数量增多,逐渐转变为一种模式。这种规则矩形平面城池的使用及其模式化演变的过程是和西汉时期国家政治制度的转型相契合的,是郡县制的推广、与祖宗祭祀相关的城池营造传统的遗忘、建设的理性伸张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