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估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的预后对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1.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Lymphocyte Ratio,N/L)与CHD的相关性,以及该比值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关联。2.血清N/L比值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相关性,以及该比值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之间的关联。3.血清N/L比值在冠心病病情评估及预后评估的预测价值。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入选1013例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691例)、冠脉粥样硬化组(71例)和正常组(251例),冠心病组再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342例)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组(349例)。测定血脂谱、心肌酶谱、糖代谢指标、肝肾功能等生化指标,分析N/L比值与冠心病(CHD),稳定型心绞痛(SA)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关联,运用ROC曲线分析血清N/L比值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按照血糖水平和糖尿病史情况,将CHD组进一步分为单纯CHD组(225例)、CHD+IFG/IGT组(148例)与CHD+DM组(318例),探讨N/L比值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相关性;随访患者院内和院外预后情况(4.26±0.57年),探讨N/L比值对CHD患者、SA患者和ACS患者预后及CHD合并糖尿病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第二部分将1013例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正常对照组(251例)、单支病变组(211例)、双支病变组(228例)和多支病变组(252例),分别测定血脂谱、心肌酶谱、糖代谢指标、肝肾功能等生化指标并计算N/L比值,Gensini积分等,分析N/L比值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第一部分:①CHD组的血清N/L比值显著高于正常组[(3.62±2.70)vs(2.14±1.97),P<0.001]。②校正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高脂血症史、糖尿病史的影响后,N/L的比值比(Odds Ratio,OR)为1.451,与CHD的发病相关联。③校正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高脂血症史、糖尿病史的影响后,N/L比值与WBC、CRP、CK-MB、TNI、pro-BNP、空腹血糖正显著相关,与HDL-C、EF呈负相关。④SA组的血清N/L比值与正常组无统计学上的差异[(2.27±1.02)vs(2.14±1.97),P>0.05],而ACS组的血清N/L比值显著高于正常组[(4.93±3.15)vs(2.14±1.97),P<0.001]。在校正了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高脂血症史、糖尿病史的影响后的OR值为1.942,表明N/L比值与ACS的发病相关联。⑤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N/L比值对CHD及ACS均有一定诊断价值,其诊断冠心病的最佳截点为2.41,敏感性56.8%,特异性78.9%。诊断ACS的最佳截点为2.42,敏感性82.2%,特异性78.9%。⑥CHD合并IFG/IGT组的N/L比值均较单纯CHD组及CHD合并糖尿病组显著增高([CHD+IFG/IGT组(4.62±3.50)vs.单纯CHD组(3.45±2.10),P<0.001;CHD+IFG/IGT组(4.62±3.50)vs.CHD+DM组(3.26±2.54),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N/L对诊断CHD合并糖耐量异常的患者有一定价值,最佳截点为2.81,此时敏感度为63.5%,特异度为57.5%。⑦院内预后分析发现,在住院期间发生心血管事件的CHD患者,血N/L比值较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显著增高([5.56±3.72)vs(2.87±2.22),P<0.001];在院期间新发/再发心衰的CHD患者,血清N/L比值较未发生心衰的患者显著增高[(5.59±3.31)vs.(2.97±2.38),P<0.001];院内死亡患者中的N/L比值也显著增高[(6.39±3.43)vs.(3.04±2.45),P<0.001];无论患者血糖水平如何,发生院内心血管事件,主要是院内死亡及心衰的患者中,血N/L比值与其他未发生事件的患者相比,均显著升高。⑧对外周血N/L比值四分位分组,N/L比值最高组与最低组相比,年龄、心率及吸烟率、Cr、TNI、Pro-BNP及Gesini积分显著增高。⑨对院外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后发现,出院后发生心血管事件的CHD患者,入院时血N/L比值与未发生事件者相比显著升高[(3.86±2.80) vs.(2.89±2.42),P<0.01];院外死亡患者的血N/L比值较未发生者亦显著升高[(4.65±2.62) vs.(3.11±2.55),P<0.01];院外新发/再发心梗的CHD患者,血N/L比值与未发生者相比显著升高[(4.33±2.47) vs.(3.10±2.56),P<0.01];院外新发心衰患者的血N/L比值同样也较未发生者显著升高[(4.65±3.12) vs.(3.07±2.51),P<0.01]。N/L比值对院外心血管事件,包括心因性死亡、新发/再发心梗及心衰的发生均有预测价值,且优于WBC、CRP和LDL-C。⑩分别对SA组和ACS组患者的院外预后进行分析显示:SA患者中,血N/L比值越高,提示院外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也越高;ACS患者中,升高的血N/L比值与院外心血管事件发生,尤其是院外新发/再发心衰的升高密切相关。⑾院外心血管事件ROC曲线分析显示,血N/L对预测院外心血管事件,主要是心因性死亡、新发/再发心梗及新发/再发心衰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血N/L对预测院外心血管事件最佳截点为3.75,敏感性39%,特异性为75%,其敏感性较差,预测价值优于N、L和CRP。血N/L对于预测新发心衰最佳截点为3.86,敏感性56%,特异性为72%,预测或诊断价值接近Pro-BNP。第二部分:①CHD各组的血清N/L比值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单支病变组与正常组:(3.40±2.51)vs.(2.10±1.78),P<0.001;双支病变组与对照组:(1.93±1.02)vs.(2.10±1.78),P<0.001;多支病变组与对照组:(3.60±3.13)vs.(2.10±1.78),P<0.001]。②在校正了年龄、性别、BMI、血压、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LDL-C、TC的影响后,N/L比值仍然与Gensini积分呈显著正相关(R=0.174,P<0.001)。以Gensini积分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发现,N/L比值进入回归方程,是Gensini积分的独立影响因素。③在校正了性别、年龄、BMI、DM史、HBP史、吸烟史影响后,血N/L比值[OR值为1.064(95%CI:1.005-1。126,P<0.05)]是CHD多支病变的危险因素之一,但相关性不如LDL-C、TG、WBC。④将所有CHD患者按Gensini积分分为轻度(1~40分)、中度(41~80分)、重度(>80分)三个亚组,其中重度病变组与中度病变组的N/L比值较轻度病变组显著增高[重度病变组与轻度病变组:(5.46±4.20)vs.(3.04±2.22),P<0.001;中度病变组与轻度病变组:(4.26±2.69)vs.(3.04±2.22),P<0.001],重度病变组的N/L比值较中度病变组亦显著增高[重度病变组与中度病变组:(5.46±4.20)vs.(4.26±2.69),P<0.01]⑤ROC曲线分析发现,血清N/L比值在诊断重度冠脉病变(Gensini积分>80)中具有一定价值,最佳截点为4.06,此时敏感度为55.8%,特异度为75.6%。结论:1、冠心病患者外周血N/L比值显著增高,与冠心病的发病相关联。2、血N/L比值对冠心病的诊断有一定价值。3、血N/L比值对冠心病患者的近期及远期预后均有提示作用,N/L比值越高,发生心血管事件,主要是心因性死亡、心梗及心衰的风险越大。4、ACS患者外周血N/L比值显著升高,与ACS的发病相关联,对评估ACS患者发生院外心血管事件有预测价值。N/L比值越高ACS患者院外新发/再发心衰的风险越大。5、血N/L比值与稳定型心绞痛无关联,但对SA患者发生院外心血管事件有预测作用。6、血N/L比值与CHD合并糖耐量异常相关,对评估CHD合并糖耐量异常患者的院外心血管事件发生有预测作用。7、血N/L比值与冠脉病变血管数量,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及Gensini积分密切相关,是Gensini积分的独立自变因素。简言之,血N/L比值可作为CHD患者预后,特别是ACS患者和CHD合并糖耐量异常患者的院外心血管事件发生,尤其是ACS患者院外新发/再发心衰风险的评估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