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解综合养殖对凡纳滨对虾低盐(2-3.2)养殖池塘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于2011年6月~8月在浙江省慈溪市庵东镇的单养及综合养殖池塘和2012年5月~8月对庵东镇以立体种养模式为主的综合养殖池塘(东一池塘)进行采样,调查分析各池塘的理化因子和浮游生物。应用多元统计分析,对理化因子进行PCA排序,提取出主要的理化因子。对主要理化因子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为找出各理化因子之间的联系。分析浮游生物的数量和生物量,找出浮游生物优势种及其变化特征。对浮游藻类进行功能类群分类,对优势功能类群和主要理化因子进行RDA排序,找出影响浮游藻类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理化因子。结果显示:(1)2011年,凡纳滨对虾池塘中混养鳙和银鲫的平均饲料系数为1.31,要显著低于对虾单养方式的1.51(p<0.05);混养的对虾单位产量平均值为4342.9kg.hm-2,要显著高于对虾单养方式的3600kg.hm-2(p<0.05);混养的池塘发病率为30%,要明显低于单养方式的53.7%。(2)2011年6月~8月,混养鳙和银鲫的虾塘可溶性总氮、可溶性总磷、氨氮和活性磷含量的平均值均明显低于单养池塘的值。在调查后期混养池塘的可溶性化学需氧量、可溶性总氮、可溶性总磷、氨氮和活性磷含量均显著低于单养池塘的值(p<0.05),可溶性氮磷比在单养和混养池塘的变化均表现为逐渐下降趋势。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叶绿素a浓度与可溶性氮磷比成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可溶性总氮和可溶性总磷成极显著正相关(p<0.01)。在养殖中后期,混养池塘的叶绿素a要显著小于单养池塘的值(p<0.05)。(3)2011年6月~8月,2口池塘共检出浮游藻类5门32属48种,主要优势种为螺旋藻(Spirulina sp.)、湖泊鞘丝藻(Planktolyngbya limnetica)和湖生卵囊藻(Oocystis lacustris)等。浮游动物共19种,主要优势种为轮虫中的角突臂尾轮虫(Brachionus angularis)、萼花臂尾轮虫(B. calyciflorus)和晶囊轮虫(Asplanchna sp.)等,原生动物中的急游虫(Strombidium sp.)、刺胞虫(Acanthocystis sp.)和筒壳虫(Tintinnidium sp.)等。混养鳙和银鲫的虾塘浮游藻类平均生物量(22.7mg/L)要低于单养对虾的(33.9mg/L),其中混养鳙和银鲫蓝藻生物量所占比例为46.4%,要低于对虾单养池塘的68.1%,而绿藻和隐藻的生物量所占比例却高于对虾单养池塘。(4)2012年5月~8月,东一池塘的养殖水体中磷的含量在前期较高达0.6mg/L左右,后期急剧下降至0.02mg/L,变化辐度较大。叶绿素a浓度的变化在60.45ug/L至309.75ug/L之间,后期的变化差异显著(p<0.05),决定叶绿素a浓度的理化因子主要是光照和磷含量。可溶性氮磷比的平均值6.35,在8月15日达到高最值25.06。(5)2012年5月~8月,东一池塘的的浮游藻类共检出浮游藻类6门63属90种,其中蓝藻门24种;绿藻门37种;硅藻门15种;裸藻门12种;甲藻门1种;隐藻门3种,主要优势种类为多甲藻(Peridiniumsp.)、尖头藻(Raphidiopsissp.)、聚盘藻(Goniumsociale)和微囊藻(Microcystissp.)等。浮游动物共30种,其中原生动物13种,轮虫13种,枝角类2种,桡足类2种,主要优势种类中的大型浮游动物有异尾轮虫(Trichocercasp.)、多肢轮虫(Polyarthrasp.)和三肢轮虫(Filimiasp.),原生动物中有钟虫(Vorticellasp.)、刺胞虫(Acanthocystissp.)和栉毛虫(Didinium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