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同语言对经验世界的表征是具有一致性的,如名词标示事物,动词标示过程。但是在实际语言使用中,语言和经验之间往往出现非一致性对应,即经验的重新识解,这样就形成了语言的非一致性表达。语言中的动名化现象即为“过程”被重新识解为“事物”的结果。名词和动词是任何语言中最重要的词类,因而名、动之间的动态转换也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结构主义语言学派、转换生成语言学派、认知语言学派和功能语言学派都曾经从不同的理论出发,不同程度地对名化现象作出描写和阐释,但是已有的名化研究存在以下方面局限性。首先,名化的研究很多,但专门动名化研究较少,动名化的跨语言对比研究更为鲜见。其次,名化研究的对象多为词汇名化,而忽略了语言其它层面的名化现象。再次,大部分研究是在孤立的词语和句子层面来考察名化现象的语法特征,而忽略了其在语篇、语用层面的表现,以及动名化语言现象背后的认知理据分析。最后,汉语名化研究多集中讨论动名化的句法地位,缺乏对其语义、语用以及认知动因的阐释。结合认知语法和系统功能语法的相关理念,本文提出了动名化的认知-功能研究模式,为英汉动名化对比分析提供了理论支撑。基于认知语法和功能语法理论,本文认为动名化语言现象的本质是跨范畴,即“过程”范畴被重新识解为“事物”范畴,在语言层面上表现为动词性结构在小句中起到名词性结构的作用;动名化的认知基础是经验的重新识解,即经验世界中“过程”的概念物化。认知-功能研究模式反对孤立的研究动名化结构,而是主张在不同的语境中,即语言系统的短语层面、小句层面和语篇层面来考察英汉动名化结构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认知理据。基于认知-功能研究模式,本文首先对英汉动名化的类型、构成和使用频率以及名化度特征做整体分析,然后进一步对比分析英汉动名化在语言系统不同层面的表现,包括英汉动名化在短语层面的认知语义功能、小句层面的句法功能和语篇层面的建构功能。对比分析的目的是对英汉语言中动名化语言现象的异同进行描写、分类和阐释,同时从跨语言视角揭示动名化语言现象的本质。本文采取了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法,运用英汉平衡语料库FLOB和LCMC中的丰富语料,对短语、小句和语篇三个不同语言层面上的英汉动名化现象做分类描写,对比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各种类型动名化在英汉语言中普遍存在,这说明“过程”的概念物化是人类认知的普遍规律。第二,名化度是动名化的本质特征,不同的动名化因其所标示事物的典型程度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名化度。英汉动名化结构名化度的比较包括两种语言系统的名化度比较和各自语言系统内部不同类型动名化的名化度的比较。首先,英语各类动名化的频率和固化度高于汉语中的同类结构,因此,与汉语相比,英语是一种名化度更高的语言,英语使用者在表征和交流经验世界时,更善于把“过程”当做“事物”来识解。其次,对英汉不同种类动名化的名化度分析结果表明,英汉转指型动名化的名化度普遍高于自指型动名化,但是不同语言层面上的英汉动名化的名化度呈现出不同排列趋势:英语中动词名化度排列顺序(转类型>转级型)与名化所涉及的语言层面逆相关,即所涉及的语言层越高,名化度越低;而汉语言系统中动词名化结构表现复杂,呈现出不同于英语的复杂排列趋势,即转类型转指动词名化>转级型动词名化>转类自指型动词名化>小句型动名化。第三,英汉动名化短语的认知功能都是“例示”一种非典型事物,但是在具体的意义功能组织,即类型、具体化、量化和语境定位中,英汉动名化短语存在差异。和同源动词的意义相比,英汉动名化所表达的“类型”意义都具有抽象特征;与汉语动名化相比,英语动名化的“类型”意义因为受到词缀的虚化作用而更加抽象。英汉动名化短语的“类型具体化”都同时参照了事物的例示域——时间域和过程的例示域——空间域,但是在具体化实现形式上,英语呈现出多样化实现手段,而汉语以名词修饰语为主。英汉动名化短语的量化具有量化频率低、前置量化和富含动作量、时间量的共性,但英语动名化短语的量化突显“数”范畴,而汉语动名化短语突显“量”范畴;在语言层面,英语的量化形式以数词和数范畴的形态标记为主,而汉语以数词和量词相结合的各种形式为主。英语发达的指示系统使人们在交流中对动名化短语所标示事物的“语境定位”等心理过程明示于语言之中,信息表达直接;汉语语言系统缺乏形态来给予和承载一些语法意义,同时又不具有冠词,所以指示以零限定词为主,这样事物在言语交流过程中心理接触和语境定位的实现,主要依赖听话者的推理和直觉,因此汉语的交流更加含蓄和间接。第四,英汉动名化的句法功能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作为小句的参与者,动名化往往位于“尾重”或者“说明”部分;动名化作为参与者,受到所在小句的谓语动词的语义特征的限制,即具有“关系”和“心理”意义的动词对动名化的支配性更强。英语具有丰富的动名化形态和构式,为英语动名化结构承载更多的语义信息提供了丰富手段,而汉语缺乏形态标志,依靠语序和逻辑关系来组织信息,动名化结构的信息承载力相对较弱。但是汉语中这种名词性结构的局限性因为动词的灵活性而得到了补充,这也是为什么在语言使用中,英语以名词为优势,而汉语以动词为优势的原因之一。第五,英汉动名化的分布与语篇的功能变体密切相关,动名化成为语篇正式程度的标志。此外,动名化具有表达客观,间接反映说话者的意识形态的人际意义,以及衔接连贯的语篇意义,这些特征使英汉动名化在语篇的意义构建中起着重要作用。英汉动名化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动名化的本质是跨范畴现象,其认知基础是经验的重新识解,即“过程”被概念物化为“事物”。在语义特征上动名化同时参照了动词和名词认知语义特征,是空间性和时间性的融合和共存。动名化所表达的事物是一种非典型事物,动名化结构在不同语境,即短语、小句和语篇中的语义、语用表现充分证实了动名化的非典型事物特征。英汉动名化对比分析既从语言层面揭示了人类普遍认知规律,也探讨了英汉语言系统和英汉语言使用者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基于前人的研究,本文在以下几方面作出了有益的尝试。首先,本文对英汉动名化进行对比研究,从跨语言的视角阐释动名化现象的本质。其次,本文提出了动名化的认知-功能研究模式,为不同类型的动名化研究提供了统一的理论框架。最后,本文采用了综合的研究方法,运用语料库中丰富而自然的语料,对英汉动名化进行对比描写分析,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突破了以往动名化研究仅仅依靠内省语料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