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人园林兴盛于唐代,乃是汉代以来造园艺术及其审美风格的标志性转折。不过,文人园林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从简单地模仿宫廷苑囿发展到和谐完整的自然式山水庭园;到了唐代,造园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唐代文人造园艺术无论是其美学宗旨还是其艺术手法,都达到了圆熟的境界,凝聚成为高度完美的艺术典范。文人通过实践活动,以及对这种实践的反思,形成了系统而深刻的园林美学,反过来将这种美学更加纯熟、广泛地运用于造园艺术实践,建造出更加完整、和谐的园林艺术景观。在造园艺术上,唐代的叠山、置石、理水技法更加精熟。唐代文人造园艺术之所以得以发展并取得辉煌的成就,是与当时的社会形态和文化体系分不开的,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文人造园艺术家一定的经济实力,为造园艺术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二是科举制度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对唐代文人造园艺术起到了促进作用;三是山水文学和隐逸文化的盛行,酿造了文人园林造园艺术独特的审美风味。唐代文人园林作为美的艺术,凝聚了形相美、艺术美和人文美。形相美主要表现为相地合宜、得景随形的景观布局,包括三方面:以山体为主的景观布局、以水体为主的景观布局和以某种建筑物为主的景观布局;艺术美则表现为初盛唐宏阔空间的开拓和中唐以后“壶中天地”的巧妙的空间构成以及“境生象外”的意境创造;人文美则表现为和谐整一的园林景观、宛自天开的艺术技巧和赋予精神气息的园林景观。文人园林作为一门综合艺术,是文人精神文化栖息的一种环境。它不仅展现了文人造园艺术的精熟,表现了文人造园家高超的园林艺术鉴赏水平,而且承载了文人的精神文化,流露着人文气息。园林中的这种人文精神主要表现在天人相调和隐逸精神两个方面。一方面,园林中再现了人与自然不断发展的关系。人们对自然的认识从蒙昧到成熟、从敬畏到欣赏。人与自然关系的不断改善,为园林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天人相调的自然观反映在造园艺术上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将自然山水与人的品格结合;一是“师法自然”的艺术准则;一是净化心灵的空间意境的创造。另一方面,文人园林是文人隐逸精神文化的载体。在唐代不同时期,园林承载着文人不同的隐逸精神:初唐时承上启下的隐逸观;盛唐时“以隐求仕”的隐逸观;中唐时的“中隐”;晚唐时无奈的退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