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竹林碳汇研究的深入,竹林植硅体碳汇已被证明对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毛竹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换时间方法,在同一流域内的毛竹主产区选择林相整齐,毗邻分布的5a、10a、20a、50a、100a毛竹林,开展不同种植年限毛竹林土壤系统不同形态硅、植硅体、植硅体碳、惰性碳演变特征研究,揭示长期种植毛竹土壤固碳潜力的差异,为准确估测中国毛竹林生态系统土壤长期封存有机碳潜力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1土壤水溶性硅、有效硅、有机结合态硅、铁锰结合态硅、无定形硅、植硅体在土壤表层(0-10 cm)含量随着毛竹种植年限的延长而显著增加,各形态硅含量分别从种植5a毛竹林土壤的6.61,10.07,41.25,30.36,3.76×103,8.03×103 mg·kg-1上升到100a的18.85,50.84,109.59,85.89,5.89×103,22.09×103 mg·kg-1,分别增加了1.85、4.05、1.66、1.83、0.57、1.75倍。2土壤植硅体碳在土壤表层含量随着毛竹种植年限增加从5 a的158.82 mg·kg-1上升到100 a的800.23 mg·kg-1,土壤植硅体碳在土壤中积累量随着毛竹种植年限增加从1.42 t·hm-2上升到3.44 t·hm-2。3易氧化碳、土壤有机碳、易氧化碳惰性碳在土壤表层含量随着毛竹种植年限增加分别从5 a的2.74,19.26,16.28 g·kg-1上升到100 a的3.5,22.5,19.00 g·kg-1,土壤易氧化碳、惰性碳占有机碳比例分别在11.27%30.06%,69.94%8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