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估计全人类有一百多万人遭受终末期肾脏疾病的折磨,而且这类患者正在以每年6-7%的比例增加,治疗选择包括腹膜透析、血液透析和肾脏移植。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重要替代治疗方法之一。与HD相比,PD在开始透析的3~5年内总体生存率方面优于HD;患者在家自行完成;不用打针;更好的清除中分子毒素;PD能更好地延缓残余肾功能下降;PD患者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发生率低;获得血源性病毒感染的危险性较小。因此,有学者认为PD应占透析总人数的32%~45%为宜。目前,全球大约有15%(>130,000人)的透析患者采用PD方式,而我国大陆PD患者仅占透析治疗的10%左右。因此,PD在我国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但PD发展也存在制约因素,CAPD患者还存在腹腔局部的慢性炎症状态,介导腹膜纤维化的发生,腹膜纤维化导致的超滤功能丧失是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退出的主要原因。
临床中我们注意到,CAPD患者存在高尿酸血症,患者腹膜透析灌洗液中尿酸水平增高,异常尿酸水平,能否影响腹膜的超滤功能呢?而有关尿酸致病的研究有很多报道,血尿酸水平与痛风发病率呈正相关;血清尿酸水平增高是影响中重度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一项独立的预测指标;尿酸可明显促进VSMC细胞增殖;可溶性尿酸可以促进炎症反应。但目前还不清楚尿酸是否参与腹膜间皮细胞的激活,从而产生炎症、致纤维因表达,导致腹膜纤维化。鉴于上述原因,我们设想尿酸可介导腹膜间皮细胞的激活,此类研究尚未见报道。腹膜间皮细胞表达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在腹膜炎及腹膜纤维化进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尚无有效的解决办法。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活化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活化后具有抗炎效应。大鼠腹膜间皮细胞结构性表达PPAR-γ受体,受脂多糖(LPS)刺激后表达上调,PPAR-γ配体可显著抑制LPS介导的CD40mRNA和ICAM-1蛋白的表达,提示PPAR-γ可能通过负性调节炎症介质分泌而参与腹腔局部防御。本研究拟通过建立体外培养的HPMC,分别不同浓度的尿酸刺激HPMC,观察刺激后HPMC增殖、损伤;MCP-1、ILK(整合素连接激酶)、TGF-β1(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变化。探讨尿酸对人腹膜间皮细胞(HPMC)影响的作用及PPAR-γ受体激动剂对尿酸效应的干预。
第一部分:尿酸对腹膜间皮细胞(HPMC)增殖、损伤的影响
目的:观察尿酸在体外对人腹膜间皮细胞(HPMC)增殖的影响。研究尿酸对HPMC作用的时间-效应及剂量-效应关系、尿酸对HPMC的损伤作用,探讨尿酸对HPMC的作用机制。
方法:1、细胞培养及分组:待生长状况良好的HPMC株60-80%细胞贴壁后,无血清培养基同步24h,然后根据分组给予相应的刺激。HPMC给予不同浓度和时间尿酸刺激。2、指标检测:采用MTT比色法检测200、400、600、800、1000umol/L浓度的尿酸刺激24、48、72h后HPMC增殖情况;同时采用乳酸脱氢酶测定试剂盒,检测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水平,从而确定最佳尿酸浓度。
结果:1、与刺激前比较,尿酸在200~1000umol/L作用浓度范围内,抑制HPMC增殖;与对照组比较,不同程度地抑制HPMC增殖,随尿酸浓度增高、作用时间延长,其抑制增殖作用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2、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的尿酸皆使HPMC培养液中LDH水平增高,尿酸在600~1000umol/L作用浓度范围内,LDH水平增高明显,呈剂量、时间依赖效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结论:尿酸能够抑制HPMC细胞增殖、诱导HPMC损伤,呈剂量、时间依赖效应。
第二部分:罗格列酮对尿酸致腹膜间皮细胞(HPMC)增殖、损伤的干预作用
目的:观察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尿酸致腹膜间皮细胞(HPMC)增殖、损伤作用的影响。
方法:1、细胞培养及分组:待生长状况良好的HPMC株60-80%细胞贴壁后,无血清培养基同步24h,采用15umol/L罗格列酮预处理细胞4小时后,给予600umol/L尿酸不同作用时间(24、48、72h)进行干预。2、指标检测:采用MTT比色法检测HPMC增殖情况;采用乳酸脱氢酶测定试剂盒,检测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水平。
结果:1、600umol/L,尿酸作用HPMC24、48、72h后,抑制HPMC增殖;与对照组比较,抑制增殖作用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罗格列酮干预后,各不同时间点,尿酸对HPMC抑制作用减弱。2、600umol/L尿酸作用HPMC24、48、72h后,HPMC培养液中LDH水平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罗格列酮干预后,各不同时间点,HPMC培养液中LDH水平降低(P<0.05)。
结论:罗格列酮能够降低尿酸对HPMC增殖抑制、损伤作用。
第三部分:罗格列酮对尿酸诱导腹膜间皮细胞(HPMC)表达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观察600umol/L尿酸浓度在不同时间范围内(24、48、72h)诱导人HPMC表达炎症因子MCP-1,ILK(整合素连接激酶),TGF-β1的作用。
方法:1、细胞培养及分组:待生长状况良好的HPMC株60-80%细胞贴壁后,无血清培养基同步24h,将细胞分为对照组(只使用培养液)、尿酸组(培养液+600umol/L尿酸)、罗格列酮组(培养液+15umol/L罗格列酮)、尿酸+罗格列酮组(培养液+15umol/L罗格列酮+600umol/L尿酸)。干预组分别先采用15umol/L罗格列酮预处理细胞4小时,然后根据分组给予相应的刺激。2、指标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PMC上清液中MCP-1蛋白的浓度、采用Westernblot方法、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HPMC的ILK(整合素连接激酶)、TGF-β1蛋白和基因表达。
结果:1、尿酸刺激组细胞MCP-1的蛋白表达呈时间效应性,均较空白对照组显著提高;2、HPMC在尿酸刺激下,ILK(整合素连接激酶)、TGF-β1的基因和蛋白表达于24、48、72h均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但其基因表达于48h已开始下降,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蛋白表达在48h仍持续升高,呈现出时间依赖关系。罗格列酮部分抑制MCP-1蛋白表达、部分抑制尿酸诱导的ILK(整合素连接激酶)、TGF-β1的基因和蛋白表达的上调。
结论:尿酸能直接作用于人HPMC,诱导炎症分子的超表达,可能是其腹膜慢性纤维化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罗格列酮具有抑制尿酸诱导的HPMC炎症分子的表达,可能具有拮抗腹膜慢性纤维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