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调查黄褐斑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和证型的分布规律,分析中医体质类型与证型之间的相关性,探讨体质偏颇对黄褐斑的易感性及对临床证型的影响,研究体质调理在防治黄褐斑中的作用。方法:①病例来源:在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简阳市中医院皮肤科门诊病例中,随机抽样调查,共收集126例患者,其中剔除6例,共120例病人完成整个研究并纳入分析。②诊断标准:疾病诊断标准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2003年修订的黄褐斑诊断标准;体质诊断标准采用教育部十五“211”工程项目“中医体质分类研究”研制的中医体质量表进行体质测定;证型诊断标准依照中华中医药学会2012年发布的《中医皮肤科常见病诊疗》中ZYYXH/T352-2012黧黑斑的辨证进行证型测定。③资料采集:请两名副高以上的皮肤科医师对黄褐斑病进行确诊后,由中医执业医师收集患者的四诊资料,填写调查表,依据上述标准,分析患者的体质类型和证型。④数据处理:数据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R×C表的确切概率法。分析体质类型和证型的分布规律及体质类型与证型的相关性。结果:①黄褐斑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构成为痰湿质(29例)、阳虚质(14,例)、湿热质(6例)、阴虚质(27例)、血瘀质(18例)、气郁质(24例)、特禀质(2例),其构成分布依次为痰湿质>阴虚质>气郁质>血瘀质>阳虚质>湿热质>特禀质。统计结果表明:体质类型构成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1)。②黄褐斑患者的证型构成为脾虚湿盛证(49例)、肝肾阴虚证(27例)、肝郁气滞证(26例)、瘀血内阻证(18例),其构成分布依次为脾虚湿盛证>肝肾阴虚证>肝郁气滞证>瘀血内阻证。统计结果表明:证型构成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0.001)。③体质类型与证型的相关性:痰湿质与脾虚湿盛证存在显著相关性(p=0.000<0.001);阴虚质与肝肾阴虚证存在高度相关性(肝肾阴虚证27例,其中27例体质类型全为阴虚质,占100%);血瘀质与瘀血内阻证存在高度相关性(瘀血内阻证18例,其中18例体质类型全为血瘀质,占100%);气郁质与肝郁气滞证存在显著相关性(p=0.000<0.001)。结论:①痰湿质、阴虚质、气郁质三种体质对黄褐斑有易感性。依据“治未病”思想,指导痰湿质、阴虚质、气郁质人群进行养生保健,改善体质偏颇,有望降低黄褐斑的发病率。②黄褐斑患者的临床证型主要为脾虚湿盛证。临床治疗黄褐斑这一慢性损容性皮肤病的过程中,准确辨证,把握脾虚湿盛证这一常见证型,以健脾利湿为基本原则,或许是提高临床疗效的有效途径之一。③黄褐斑患者的体质差异决定了临床证型的差异,痰湿质、阴虚质、气郁质三种体质易患黄褐斑。这为在黄褐斑治疗中,结合体质评估,针对不同体质类型进行治疗调理,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依据,以期提高本病的治愈率,改善饱受损容性疾病折磨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