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由此导致的卫生费用的上涨,使得如何在合理控制费用的基础上解决失能老人照料问题的话题日渐引起关注。当前,中国的正式照料资源供给不充分、不平衡,家庭照料依然是最主要的老年照料方式,家庭照料与正式照料资源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规划照料体系必须要探讨的重要议题。本文在采取2005年、2008年、2011年和2014年4期中国健康长寿追踪(CLHLS)基线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利用增长曲线模型(GrowthCurveModel),探讨了以下四个问题:(1)家庭照料对正式照料资源(医疗费用和照料费用)的替代效应;(2)家庭照料对正式照料资源的替代效应是否存在年龄差异;(3)家庭照料对正式照料资源的替代效应是否存在世代差异;(4)家庭照料对正式照料资源替代效应的年龄轨迹是否存在世代差异。研究发现:第一,家庭照料可降低对正式照料资源的使用,对正式照料资源有着显著的替代效应。第二,家庭照料对正式照料资源的替代效应存在年龄差异。在医疗费用方面,对于低龄失能老人,家庭照料的桥梁作用占主导,有家庭照料的老人的医疗费用更高,对于中龄和高龄失能老人,有家庭照料的医疗费用更低,家庭照料对医疗费用有着显著的替代作用。在照料费用方面,对于不同年龄的失能老人,家庭照料对照料费用均存在着显著的替代作用,但这一替代效应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变弱。第三,家庭照料对正式照料资源的替代效应存在世代差异。对于医疗费用,随着世代迁移,家庭照料对医疗费用的替代效应逐渐变弱。对于照料费用,相比于早期世代,中期世代和晚近世代家庭照料对照料费用的替代效应更弱。基于此,本文给出的政策建议是鼓励家庭照料,制定家庭照料者支持政策,合理划分家庭和政府的责任,且鉴于家庭照料与正式照料资源两者关系的年龄差异和世代差异,针对老人不同年龄阶段制定照料安排,使照料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合理利用,同时重视家庭照料与正式照料相协调,以此来提高失能老人的晚年生活质量和减轻财政压力。
本文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点创新:(1)以往关于家庭照料对正式照料资源替代效应的研究大多都是静态分析,没有把替代效应看作动态的过程。本文使用增长曲线模型考察了家庭照料对正式照料资源使用的替代效应的年龄差异,年龄是人类生活的最基本的社会范畴和类别,最真切地界定了一个人的社会归属和社会经历,是生命历程理论的核心,考察家庭照料对正式照料资源使用的替代效应的年龄差异,检验是否需要根据老人不同年龄制定针对性照料安排,有助于照料资源的合理利用。(2)本文考察了家庭照料对正式照料资源使用的替代效应的世代差异,世代是社会变迁的载体,也是生命历程理论的核心,不同世代的群体在行为习惯、思想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考察替代效应的世代差异有助于根据群体特征规划照料体系,使照料体系更符合老人的需求且最小化照料成本。
本文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点创新:(1)以往关于家庭照料对正式照料资源替代效应的研究大多都是静态分析,没有把替代效应看作动态的过程。本文使用增长曲线模型考察了家庭照料对正式照料资源使用的替代效应的年龄差异,年龄是人类生活的最基本的社会范畴和类别,最真切地界定了一个人的社会归属和社会经历,是生命历程理论的核心,考察家庭照料对正式照料资源使用的替代效应的年龄差异,检验是否需要根据老人不同年龄制定针对性照料安排,有助于照料资源的合理利用。(2)本文考察了家庭照料对正式照料资源使用的替代效应的世代差异,世代是社会变迁的载体,也是生命历程理论的核心,不同世代的群体在行为习惯、思想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考察替代效应的世代差异有助于根据群体特征规划照料体系,使照料体系更符合老人的需求且最小化照料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