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人们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逐步得到满足,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成为人们主要的消费选择。满足这种需求主要通过公益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作保障。这里,本文主要研究文化经济的当代表现形态——文化产业。马克思的文化经济理论,尤其是精神生产理论是文化经济提出的理论渊源和根本依据。列宁在继承马克思文化经济基础上提出了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强调以文化水平作为衡量社会主义形成和发展的标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引领着文化经济的方向,党的历代领导集体对文化与经济的关系都做过精辟的论述。毛泽东说文化是经济的反映,又给予经济巨大的影响和反作用。邓小平认为应该始终把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同时坚持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共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构建了全新的文化价值结构,提出以人为本的新经济文化形式。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当前,国家将发展文化产业上升到新的战略高度,进入文化经济繁荣发展的新时期。通过对国内外理论与实践的回顾,更加清晰地认识了我国文化经济的历史和现实,深刻地体察到我文化经济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此基础上,解释了我国文化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阻碍了文化经济的发展,优先发展经济的战略使文化建设明显滞后。在把握文化经济存在问题、滞后原因的基础上,本研究提出当代文化经济的发展对策与趋势展望。文化与经济的融合表现为由文化经济化向经济文化化转变,由追求经济增长到提升文化层次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有关文化经济之历史渊源、现实状况和发展趋势的研究,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幸福和国家软实力的构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