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敬业观研究——以河南省部分高校为例

来源 :河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y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是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的生力军,大学生树立健全的敬业观能够保证其进入社会后积极、认真地对待所从事的职业,在工作岗位上取得成效,贡献社会,并能促进整个社会的敬业观的形成。因此,培养大学生的敬业观,对于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大学生敬业观,本质上是社会主义敬业观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体现,而社会主义敬业观则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理论基础之上。大学生群体只有全面、深入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深刻内涵,认识劳动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对于社会主义社会中劳动的意义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自觉建立起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从而树立正确、健全的敬业观。  目前大学生群体在敬业观方面的总体状况比较乐观,但是由于我国正处于转型期,多元化的价值观影响到了大学生群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敬业观的养成。必须全面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敬业观现状,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才能研究出相应的解决路径。  本文首先在理论层面上研究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与社会主义敬业观的内在联系,论述了社会主义敬业观的主要特征,在这个基础上探究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对于我国大学生敬业观培养的指导意义。在此基础上,使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了当代大学生的敬业观现状,总结了当代大学生群体在敬业观方面的积极表现以及存在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深入分析了问题产生的根源所在,探究了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够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敬业观,发挥大学生群体在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战略任务,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校,高校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以后的人生影响是非常之大的。学生
乡村建设的关键是要实现“组织起来”。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治理角度看,组织起来的目的是实现组织化、集约化的建构。实现“组织起来”需要发展集体主义。因此,本文的出发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成分。高职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时期,随着高职生人数不断增多,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加上不断变化的外界因素,其心理发展也会经历各种各样的矛盾,当
当前,社会环境复杂,竞争激烈。而现代的大学生群体,生长环境优越,较少经受磨练,通常会表现出不适应性。一些学生甚至心理承受能力有限,无法及时的调节情绪。这样在遭遇到挫折时,往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已经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从总体上已进入了小康社会,但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和收入
党的十八大以来,正风肃纪、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进入了新常态。高校中的一些单位、部门和学院在人财物管理等方面具有相当的权力,面临着较高的廉政风险,极易演变成腐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