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AM9在人类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意义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gzhou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观察人类乳腺癌组织、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9(ADAM9)的表达;2、比较乳腺癌患者的非转移淋巴结、转移淋巴结及原发灶组织中ADAM9蛋白的表达;3、研究ADAM9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及其他分子标志物之间的关系。   方法:选取手术的新鲜乳腺癌组织标本及对应病例的癌旁正常乳腺新鲜组织标本各5例,冻存于-70℃冰箱,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RT-PCR)检测二组组织中ADAM9的表达差异。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HC)二步法检测不同TNM分期的人乳腺癌组织(30例)及癌旁正常乳腺组织(5例)、转移淋巴结(10枚)及对应病例的非转移淋巴结(15枚)中ADAM9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乳腺癌中ADAM9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及其他分子标志物间的相关性。   结果:   1、在乳腺癌组织中可见ADAM9 mRNA的表达,在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RT-PCR未检测ADAM9 mRNA的表达。   2、ADAM9蛋白在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无表达,在大部分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增强,乳腺癌组织中ADAM9蛋白的阳性率为80.0%(24/30)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DAM9阳性率及半定量评分随乳腺癌TNM分期增高而增加,Ⅰ、Ⅱ、Ⅲ期组阳性率分别为50.0%(5/10)、90.0%(9/10)、100.0%(10/10)。   3、转移淋巴结中可见ADAM9蛋白表达,非转移淋巴结未见其表达,前组阳性率(100%,10/10)显著高于后组(0%,0/1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半定量评分证实ADAM9蛋白在转移淋巴结中表达强度高于相应原发灶。   4、ADAM9阳性率在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为94.44%(17/18),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的58.33%(7/12)(P<0.05),组织学分级Ⅲ级组ADAM9阳性率为100.0%(13/13),高于分级Ⅰ~Ⅱ级组乳腺癌组织的64.71%(11/17)(P<0.05),半定量评分证实各组间差异:ADAM9阳性率及半定量评分在绝经后组、肿瘤>2cm组、有脉管侵犯组、Her-2和P53阳性组增高,但阳性率的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ADAM9 mRNA与蛋白质在乳腺癌组织较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表达上调;   2、ADAM9蛋白在乳腺癌的转移淋巴结较非转移淋巴结组织中及相应原发灶表达上调;   3、ADAM9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随肿瘤TNM临床分期递增并与淋巴结状况、组织学分级具有相关性,推测其参与乳腺癌的进展与转移,并可能与乳腺癌的预后有关。
其他文献
实验目的:观察腺苷A1受体基因敲除小鼠在戊四氮致痫后大脑皮层蛋白质的变化,探讨腺苷A1受体的抗癫痫和脑保护作用机制。实验方法:实验首先采用PCR技术鉴定腺苷A1受体基因敲除
研究了喷漆机器人喷枪最优轨迹的规划 ,该规划的目的是要确定一条使得工件表面涂层厚度差异达到最小的喷枪最优轨迹 文中首先对喷枪最优轨迹规划问题建立了数学模型 ,然后确
目的:  探讨超声微泡靶向辐照技术促进SD大鼠2型糖尿病肾病模型建立的可行性.  方法:  180-200g雄性SD大鼠6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组(A组)、正常组+超
颈静脉炎病畜颈静脉及其周围组织的炎性反应,多由反复静脉输液或刺扎而引起.若不及时诊治可导致病情逐步严重,可形成败血病或血栓,甚至引起病畜死亡,因此,本文献综述简要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