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循环厌氧反应器流动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48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第三代厌氧反应器的重要代表工艺之一,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简称IC反应器)处理效能高、运行稳定、容积负荷高并能产生可利用的甲烷能源,已在工业废水处理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而由于目前对IC反应器的研究大多都是对于反应器处理废水的工艺研究,很少有研究反应器内的流动特性,而流动特性对IC反应器的废水处理效果却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对IC反应器内的流动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及理论意义。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IC反应器的基本结构、工艺原理、优点以及计算模型中所需要运用的基本理论、方程,通过对国内外的IC反应器的应用现状和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在厌氧反应器上的应用进行总结,提出了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及主要内容。本文主要研究了IC反应器中第一厌氧反应室和内循环系统内的流动特性,研究结果表明:(1)当三相分离器的折板角度和三相分离器的安装高度一定时,在第一厌氧反应室的底部区域,液体速度和湍动能无明显变化,但压力随着迭代时间的增加而减小,气含率则随着迭代时间的增加而增大;而在三相分离器区域,压力和气含率都随着迭代时间的增加而减小,液体速度则随着迭代时间的增加而增大,且在该区域的湍动现象也更明显。(2)当三相分离器的安装高度一定而三相分离器的折板角度改变时,研究发现在第一厌氧反应室的底部区域,压力、湍动动能、液体速度以及气含率均随着三相分离器折板角度的增加而增大;而在三相分离器区域,湍动动能和液体速度仍随着三相分离器折板角度的增加而增大,但气含率却减小,压力则呈现出非线性特性。而且三相分离器的折板角度越大,在反应室内就越容易出现湍动现象,回流也越明显。(3)当三相分离器的折板角度一定而三相分离器的安装高度改变时,研究发现在第一厌氧反应室的底部区域,压力和气含率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小,而湍动动能和气液速度则变化较小;而在三相分离器区域,压力则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大,湍动动能和液体速度却减小,气含率仍是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4)对IC反应器中的内循环系统进行三维数值模拟,研究发现: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对IC反应器内流动特性进行模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模拟出的流动特性与实际的流动特性相同,并在反应器内成功完成了液体的内循环。(5)通过改变反应器的入口气体速度研究了反应器内的流动特性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IC反应器内的湍动动能分布、轴向速度分布以及径向速度分布受气体的入口速度影响程度较小,但IC反应器底部区域内的压力随着气体入口速度的增加而减小,而三相分离器区域以及气液分离器区域内的压力则随着气体速度的增加而增大,但气含率则随着反应器入口气体速度的增加而增大。本文是首次对IC反应器内的流动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模拟结果与实际的流动特性相吻合,这为IC反应器的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腊肠是我国传统肉制品的杰出代表,传统生产难以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接种发酵成为我国传统腊肠现代化生产的新趋势。以戊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pentosus)为发酵剂制作发酵腊
高压线具体在运行时,线路一旦表现为瞬时过载的状态,那么与之相应的跳闸事故也会因此产生。由此可见,针对变电站与高压输电线都要配备相应的雷电防护,因地制宜运用适当的措施
推进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强调了"公众的有序参与",公众参与政府绩效管理已成为必然趋势。作为"三位一体"的杭州,综合考评注重公众诉求表达,发展覆盖社会各阶层的大样本的参评代
分析了鹰嘴豆多肽与其他抗氧化剂(VE、VC、BHT)的协同效应.VE和VC对鹰嘴豆抗氧化多肽的还原能力有显著的增效作用,且VC与鹰嘴豆抗氧化多肽协同作用较VE与之更强.BHT与鹰嘴豆抗
针对建筑装饰工程造价的特点,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和计算方法,建立了建筑装饰工程的模糊估价模型,并以一实例好模型的应用。
随着胜利油田老区块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剩余油气资源的挖潜工作已经成为这一阶段开发的主要任务。水平井技术成为胜利油田挖潜增产的重要方式,其对固井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
分析探讨公立医院医保费用监管存在的问题,根据当前医院管理系统针对性提出规范化管理控制措施,尽可能降低和规避医保管理流程中的管理风险,保证医保的正确使用。
设计合成了四种含有酰胺和酯基结构的香豆素荧光分子探针,其结构通过1H NMR、13C NMR和HRMS进行了表征,并对探针进行了常见金属离子识别性能的研究。发现该类探针对Fe3+产生
阐述了当前钻井液处理剂企业标准存在的几个问题,并以磺化沥青、润滑剂、稀释剂、防塌剂类等产品为例,指出当前企业标准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由于产品标准制定不规范,同种或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