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PPP模式(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简称PPP)即政府和私人投资者合作的模式正在逐渐推广应用在各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中。统计表明,已入库的准经营性PPP项目总规模占比最大,政府仍然承担很大的付费压力。在漫长的项目建设期和运营期中,可能会发生无法预料的意外事件,导致项目运营收益无法收回巨大的投资成本。因此政府为了吸引私人投资者,将会提供合理的政府补偿作为激励。然而在PPP项目政府补偿实践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无法较好的协调项目合作目标差异,难以起到对私人投资者应有的激励作用,且现行的政府补偿机制缺乏弹性且缺少对于准经营性PPP项目的针对性研究。在这种背景下,本文针对准经营性PPP项目政府补偿机制进行了研究。本文分析了准经营性PPP项目的政府补偿类型,识别了项目利益相关者、准经营性PPP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各类风险,识别出影响政府补偿的相关因素。政府对准经营性PPP项目的补偿分为建设期补偿和运营期补偿,本文通过研究两个阶段政府补偿之间的联系,分阶段构建了政府补偿模型。针对建设期政府补偿,在分析资本结构对准经营性PPP项目政府补偿的影响下,根据以往的经验水平和政府出台的政策,本文给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准经营性PPP项目最优资本结构区间;其次本文在准经营性PPP项目的成本计算中考虑了风险因素,将各参与方成本的节约看作其对项目的贡献程度,在此基础上通过Shapley模型计算各方应分配到的收益,从而得出合理的准经营性PPP项目的股权结构,即得到政府建设期补偿占比。针对运营期政府补偿,在考虑公私双方风险偏好不同组合情形的基础上,本文对传统准经营性PPP项目补偿机制进行了改进,引入了运营期补偿系数,构建了公私双方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求解决策下的博弈均衡,并通过数值模拟论证了政府补偿模型的可行性,为政府补偿机制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本文对于政府补偿机制的分阶段模型构建,完善了准经营性PPP项目政府补偿方面的理论研究,使得政府在运营期的补偿更为弹性机动,节省了项目初期谈判成本,更有效地吸引私人投资者对项目进行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