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epatic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HIRI)模型的制作及其影像学特征,并利用此模型,研究伊文思蓝(Evans blue,EB)作为坏死靶向探针的可行性。方法:选取体重约250g的雄性SD大鼠12只,分为2组,每组6只。实验组行肝右叶门静脉和肝动脉双重结扎,3小时后松开结扎线;假手术组除不结扎肝右叶血管外,余操作同实验组。大鼠血供恢复后6小时行MRI扫描,包括平扫T1加权像(T1-weighted image,T1WI)、T2 加权像(T2-weighted image,T2WI)、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0 S/mm2,1000 s/mm2)、以及增强 T1 加权像(contrast enhancement-T1 weighted image,CE-T1WI)扫描。MRI 扫描后立即尾静脉注射0.1%伊文思蓝(Evans Blue)0.5ml,24小时后安乐死处死大鼠,立即取下各主要器官(脑、心、肺、肝、脾、肾)行活体荧光成像。之后利用酶标仪,参照Wang(2014)的方法测定各组织中EB含量。留取肝脏标本送病理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staining,HE)染色。并做冰冻切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冰冻切片并拍照分析。分析比较活体荧光成像法与酶标仪法测量组织中EB含量的准确性,并研究EB在上述大鼠模型的体内分布特征。结果:MRI表现:实验组肝脏缺血3小时再灌注6小时后MRI检查可见,病变肝脏在T2WI表现为片状高信号,T1WI表现为片状等高信号,CE-T1WI表现为明显的片状高信号,与周围肝叶界限清晰;DWI可见明显高信号。体外活体荧光成像:实验组和对照组荧光强度从低到高依次为脑、心脏、脾和肾脏、肺和正常肝脏组织,而病变肝脏组织的荧光强度值最高。定量分析荧光强度值发现,两组之间各个器官的荧光强度值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实验组病变肝脏表面和对照组正常肝脏表面之间荧光强度值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病变肝脏中心和正常肝脏中心之间荧光强度值也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病变肝脏中心切面和其表面的荧光强度值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酶标仪法测定组织中EB含量:实验组和对照组脑组织中EB含量最低,心脏次之,肺、正常肝脏组织、脾和肾脏组织较高,上述各脏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肝脏组织中EB含量最高,与正常肝脏组织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结果:对照组肝脏标本HE染色显示正常的肝脏结构,肝小叶存在,肝索排列规整,细胞染色清晰。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所见区域内无红色荧光。实验组肝脏标本HE染色可见病变肝脏组织均质性红染,肝小叶内见大片坏死灶,肝窦间隙增大,肝组织边缘可见炎性反应带,中性粒细胞聚集。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中心静脉周围大量红色荧光,与病理HE染色的坏死灶相对应。结论:大鼠HIRI模型结合无创MRI动态监测是研究坏死靶向探针的良好平台。体外活体荧光成像法与酶标仪法能准确测量组织中EB含量,EB在大鼠HIRI模型和体外活体荧光上均显示具有良好的坏死靶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