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北京郊区作为实证,收集1990年代以来北京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资料、图件,以及北京城市土地出让项目的资料,利用GIS分析工具,从城乡统筹、区域统筹、综合协调的角度,分析和归纳总结了北京郊区土地利用的特征、功能定位,重点研究了北京郊区土地利用数量、结构、效益和空间的演变,诠释了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演变的规律,探讨了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演变的动力机制,并从政策的角度提出引导和调控大城市郊区士地利用的对策和措施。全文共分为9章,其基本内容和主要结论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北京郊区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是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其中主要原因是快速城市化阶段调控机制失灵和对郊区土地功能定位的认识存在偏差和波动,因此,要解决郊区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应从这两个方面入手,研究郊区土地利用特征和功能定位。大城市郊区具有丰富的内涵,本文认为郊区是受城区经济辐射、社会意识形态渗透和城市生态效应影响的,与城区经济发展、生活方式和生态系统紧密联系的,城市中心区以外一定范围内的特殊区域。它具有城市发展的备用地、生态保障、鲜活副食品的供应以及休闲旅游等多种综合的功能,它的土地利用具有多样性、过渡性、替代性、波动性和与城区关系密切性等特征。
2、通过对北京郊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分析,本文得出:(1)北京郊区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的特点是耕地呈大面积、多方向的衰减和城市用地呈不可逆性的快速扩张。(2)建设用地的扩展呈圈层结构向外扩张,并表现为面状向外蔓延、轴向线状扩展和点状跳跃式发展等多种形式并存的特点。在建设用地超常规增长的冲击下,北京原有单中心“分散集团”式的城市空间结构已经名存实亡。(3)1990年代以来,北京建设用地重心持续往东方向移动,说明新一版城市总体规划选择东部作为城市主要发展带是符合北京建设用地空间演变规律的。(4)规划设想的空间安排和建设用地的实际增长发生错位,规划管理失灵,政府对郊区土地利用引导失效,规划对房地产开发的引导和控制显得苍白无力,反被房地产业利用。(5)按照现在的发展趋势,未来若不采取强有力的调控措施,北京平原地区很可能被“钢筋混凝土森林”所吞没,北京城市将进入不可持续发展的恶性循环。(6)北京的土地利用效率还有很大的潜力,特别是远郊平原区土地利用的潜力更大。
3、北京郊区土地利用演变的动力机制。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户籍管理制度、土地使用制度和住房制度的改革,是郊区土地利用演变的宏观政策环境。由内向外的城市扩张和自下而上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是推动北京郊区农业用地快速向建设用地演变的基本动力。另外,规划、退耕还林、鼓励工业大院发展等政策,从不同层面对北京郊区土地利用的演变起了促进和延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