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蓓卡》:一部女性哥特主义小说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xxssss11112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达夫妮·杜穆里埃是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她曾写过17部长篇小说以及几十种其他体裁的文学作品。她长期住在英国西南部大西洋沿岸的康沃尔郡,她的不少文学作品即以此郡的社会习俗与风土人情为主体或背景,因此有“康沃尔小说”之称。《吕蓓卡》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部作品。这部小说发表于1938年,一经出版便成为英美两国最畅销小说。但是它并没有获得评论界的好评。它只被归类为女性小说。近年来,在女性主义批评和哥特体裁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现代哥特变体——女性哥特在国外文学评论界不断兴盛,越来越多的评论家开始从女性哥特主义的角度重新审视这部小说。而在我国对其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将从女性哥特主义的角度对《吕蓓卡》细读,着重阐释其女性哥特基本特征及意义。   论文由三章构成。   引言部分简介作家及其作品《吕蓓卡》以及女性哥特理论并阐述研究这部小说的缘起和目的。   第一章从女性哥特视角研究小说中的人物塑造,分析了小说中的两位主要人物。男主人公迈克希姆注定会被女性化而女主人公具有双重性。   第二章探讨小说中的女性哥特意象的运用。   第三章阐述小说中的女性哥特的叙事技巧。女性哥特小说更注重渲染恐惧的气氛和悬念的设置。   结论对上述分析基础进行了总结,提出《吕蓓卡》是一部重要的女性哥特主义小说。
其他文献
《骨》是当代华裔女作家伍慧明的第一部著作,该书讲述了一个生活在唐人街的华裔家庭的故事,描述了家中三个女儿的坎坷生活。在这部小说中,伍慧明用细腻的笔调勾画了一个不正
托尼·莫里森(Toni Morrison,1931—)是当今美国文坛上一位杰出的黑人女作家,在世界文坛也享有很高的声望。她因为”其富于洞察力和诗情画意的小说把美国现实的一个重要方面写
随着心理语言学的发展,心理词汇研究已成为一个独立而热门的领域。长期以来,对心理词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母语心理词汇的组织结构上,而对二语词汇的研究特别是实证研究相对较少。
艾米莉·狄金森生前只发表了7首诗,因此没有机会得到评论家们的关注。但在她去世后的100多年时间里,人们不断发掘她的诗歌和书信,许多学者从多种视角对她展开了深入细致的研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对于医学生医学英语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掌握医学英语是为了顺利的进行工作和科研,比如查阅医学文献、撰写科研论文、翻译专业资料、参加学术会议、出国
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传统的“语法翻译法”由于其只注重语法知识的讲授和翻译却忽略学生的语言交际使用能力的培养而遭到越来越多的质疑,被人们称之为“哑巴英语”。而“任务
语言使用者在运用语言传递信息的同时,还通过对词汇、语法或篇章结构的选择和操纵来确立自己的身份、表明自己的观点、建立与其它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韩礼德把这一功能抽象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