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湖南省长沙市20世纪90年代前后出生12—18岁的青少年为个案,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当代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进行研究。作者在大量实证调查的基础上,借鉴教育学、发展心理学、德育原理、德育心理学的有关理论知识,对当代青年少偶像崇拜现象进行分析、探讨。并希望能提供一些可行性教育对策与措施。 作者在湖南省长沙市(包括市辖农村地区)的5所中学随机抽取600名普通中学生或职高生进行调查研究。调查研究发现,在青少年群体中偶像崇拜现象相当普遍,有偶像的青少年学生人数明星高于无偶像的人数,且偶像种类呈现多元化特点,但歌星影星是其崇拜的主流。此外,商界名人也成为了青少年偶像崇拜对象的新热点。在崇拜偶像的青少年当中有少部分青少年即所谓的“追星族”在崇拜偶像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但大部分青少年在选择崇拜对象时具有一定的积极取向,调查中,一些社会公认的优秀著名人士已被许多青少年作为其崇拜的对象。作者还发现,当代青少年偶像崇拜存在性别、年龄、城乡等差异性特征。 作者认为,当代青少年在偶像崇拜中大都倾向于把歌星影星等作为崇拜对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我国英雄崇拜观历史演变方面的原因,也有当代社会、文化环境,青少年心理特征及教育体制方面的原因。而且由于原因是多方面的,其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影响也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作者提出,在对青少年进行教育以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方式时,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必须融为一体,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以促使青少年在偶像崇拜时,由以人物为核心向以特质为核心的社会学习改变;由表层的感性崇拜向深层的理性敬仰发展;由仰望、着迷的心态向缩小差距的实际行动转化。让偶像真正成为其前进的动力,让其对偶像的崇拜与自我发蔚目联系,实现从认知到行动,从感性崇拜到理性模仿的质的飞跃。 本文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前言,简述了研究的缘起、目的、意义及采用的主要理论与方法;第一章,描述了当代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简要分析;第二章,概括了当代青少年偶像崇拜的主要特征;第三章,简析了当代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差异性特征;第 :·‘’,‘.,四章,对当代青少年大都崇拜歌星影星的原因进行了剖析;第五章,分析了当代青少年偶像崇拜的正负面影响;第六章,提出并阐述了对当代青少年偶像崇拜进行教育引导的一些对策与措施。结语部分对本文内容进行了简略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