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孙中山和谐思想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内忧外患,危机四伏。如何拯救中国、建设中国、强大中国已成为有识之士不断的追寻和探索。政治上,清王朝封建统治腐朽没落,列强蚕食、军阀割据,起义战争此起彼伏,秩序混乱、政权崩溃。经济上,封建地主经济已严重束缚了生产力,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并显示了一定的力量,经济模式的转变已经启动。文化上,西方文明已涤荡中国,同传统文化产生强烈的碰撞,文化争锋已成为时代诉求。社会上,广大人民群众处在水深火热之中,饥寒交迫已无立锥之地,社会矛盾尖锐,问题十分突出。孙中山和谐思想正是对中国主要矛盾深刻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本文从历史背景进行考量,洞悉其传统和谐思想之源,分析源于西方进步思想的出处,求证了孙中山和谐思想产生的必然。概括了孙中山和谐思想的内容,指出了对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也辩证指出孙中山和谐思想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孙中山和谐思想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个方面。政治上,孙中山分析专制政治的矛盾根源,主张建立均权的和谐政治,从国家政权机构的设置“五权分立”到“权能分治”的民主,从政党政治的轮流执政到阶级“调和”,无不贯穿着均衡和谐的思想。经济上,孙中山针对生产力落后,经济无序发展,资本运营畸形,土地兼并严重等问题,主张“均富”的经济和谐,设计了“实业计划“和谐有序的发展战略,“节制资本”和“平均地权”使生产力要素能够和谐高效的按经济规律运行,从而推动经济的迅速发展。文化上,针对东西方文明的冲突,何为新时代主流的问题上,主张兼收并蓄、融合出新,提倡和谐的新文化、新文明。社会上,针对人民生活困苦,社会发展紊乱等问题,提出了保障社会民生,建设生态环境的大同和谐社会模式。孙中山的和谐思想是中国和谐思想史发展的新里程,对中国作出了积极的历史贡献,对近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仍有重要的启示价值,对和谐政治、和谐经济、和谐文化、和谐社会的深入发展仍有一定的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