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中的铀污染主要源于铀矿的开采和冶炼。在铀矿开采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铀的尾矿、废石、废液等污染物,伴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不可预测的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可能会使这些污染物中的铀随各种水文地质运动迁移至土壤圈。铀污染土壤,不仅使土壤肥力退化,降低作物的产量与质量,而且污染地下水环境,最终通过食物链在人和生物体内富集,对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植物修复由于具有环境友好、价格低廉和可持续发展等特点而被广泛用于铀污染土壤的修复。不同植物在耐受、吸收以及富集铀特征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而植物群落相对于单一植物种群具有明显优势。竹柳是多年生木本植物,速生性强,生物量大,适应能力强,可作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潜在修复材料;雀稗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对重金属具有较强的耐受性;博落回是罂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且对铀具有超富集作用。故本研究以铀污染土壤为对象,采用温室大棚栽种试验研究竹柳、雀稗和博落回所构成的植物群落强化对铀污染土壤的修复效应并探究其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的四种植物群落中,修复效果:竹柳-雀稗-博落回>竹柳-博落回>雀稗-博落回>竹柳-雀稗,竹柳、雀稗和博落回所构成的植物群落修复铀污染土壤效果最佳,各植物中铀的富集量最高,竹柳为0.29 mg/株,雀稗为0.32 mg/株,博落回为2.19 mg/株,与单一种群相比,分别显著(P<0.05)提高了31.82%、77.78%和146.07%,转运系数分别显著(P<0.05)提高了150%、110%和52.17%。由竹柳、雀稗和博落回所构成的植物群落中,根际土壤中存在大量的酸杆菌(Acidobateria)和子囊菌(Ascomycota)的,植物与这些微生物相互作用,使草酸等有机酸含量显著(P<0.05)高于单一种群,有机酸与铀形成螯合物,增加了土壤中可交换态铀的比例;且群落根际土壤中单独出现了产铁载体菌伯克氏菌(Burkholderia),增加了植物对铀的吸收和积累,线虫纲(Nematoda)下的真核微生物通过提高土壤酶活性改善土壤质量,根系促生菌细鞘丝菌属(Leptolyngbya)提高了植物的生物量,这些可能是群落(竹柳-雀稗-博落回)修复效率显著高于单一种群的主要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