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背景动脉硬化闭塞症(atherosclerosis obliteran,ASO)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与吸烟、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因素有关。据调查,在60岁以上人群中,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高达80%。下肢ASO是全身性动脉硬化病变在下肢动脉的表现,是外周动脉疾病和慢性动脉闭塞性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血管外科的一种常见病。下肢ASO患者临床表现多为因病变肢体血液供应不足而引起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动脉硬化闭塞症(atherosclerosis obliteran,ASO)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与吸烟、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因素有关。据调查,在60岁以上人群中,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高达80%。下肢ASO是全身性动脉硬化病变在下肢动脉的表现,是外周动脉疾病和慢性动脉闭塞性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血管外科的一种常见病。下肢ASO患者临床表现多为因病变肢体血液供应不足而引起的下肢间歇性跛行、皮温降低、疼痛、严重者甚至发生溃疡或坏死等。目前,临床的药物治疗主要以抗血小板,降低血脂,扩张血管,改善肢体血液循环为主,其中前列地尔作为当前临床较为常用的血管扩张药物,具备较好的疗效,但下肢ASO的高危因素较多且复杂,并且随着下肢ASO患者血管管腔的狭窄,管腔有效血流减少,血流缓慢,易致血液呈现高凝状态,进而继发动脉粥样斑块局部血栓形成,使斑块联合或扩大,加重动脉管腔的狭窄或阻塞,对此,单纯应用前列地尔难以完全满足临床治疗需求。巴曲酶作为一种新兴的降纤药物,它具有降低血纤维蛋白原含量、改善血液高凝状态、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循环的效果,既往有小部分研究报道巴曲酶联合前列地尔疗法具有协同作用,明显改善患者血液循环。目前该联合疗法逐步在临床中应用,但目前对巴曲酶联合前列地尔应用于下肢ASO患者的具体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相关文献报道较少,仍需要进一步探究。目的探究巴曲酶联用前列地尔疗法与单纯应用前列地尔在治疗下肢ASO的疗效差异,并评估联用疗法的安全性,为临床治疗下肢ASO的方案选择提供一定参考。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9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下肢ASO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单纯应用前列地尔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巴曲酶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案前后的血纤维蛋白原指标及踝肱指数的改变,并对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改善的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比较所记录的症状积分的改变,综合分析临床疗效差异。治疗期间同时观测患者有无胃肠道不适、出血及精神不适等不良事件发生。结果1.本研究中,纳入分析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高危因素等一般特征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效果比较:(1)观察组患者血纤维蛋白原从治疗前的(4.20±1.31)g/L下降至(2.86±1.07)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血纤维蛋白原从治疗前的(4.12±2.12)g/L下降至(3.93±1.30)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观察组纤维蛋白原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踝肱指数从治疗前的(0.59±0.10)上升至(0.92±0.06),对照组患者踝肱指数从治疗前的(0.61±0.09)上升至(0.87±0.06),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踝肱指数较对照组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按Fontaine分期比较各期患者疗效差异:Ⅰ期患者在接受巴曲酶联用前列地尔或单纯前列地尔两种不同治疗时,疗效无差异(P>0.05);Ⅱ期和Ⅲ期患者在接受两种不同的治疗时,疗效存在显著差异(P<0.05)。综合来看,下肢ASO患者在接受巴曲酶联用前列地尔的治疗时临床总有效率(95.8%)高于接受前列地尔治疗的总有效率(87.3%),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本次研究中,性别、年龄、吸烟、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Fontaine分期均不是影响患者治疗疗效的独立因素(P>0.05)。4.在治疗疗程期间,观察组出现如消化不良或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适5例(5.2%),皮下出血点1例、牙龈出血2例,共发生3例(3.1%)出血事件,头晕等精神不适1例(1.1%);对照组出现如消化不良或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适3例(2.9%),皮下出血点1例、牙龈出血1例,共发生2例(1.9%)出血事件,头晕等精神不适1例(0.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疗程期间,两组均未出现如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出血事件。结论巴曲酶联合前列地尔治疗下肢ASO相对于单纯应用前列地尔改善临床效果更好,症状减轻更明显,并且未明显增加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其他文献
背景:结直肠癌是全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最常见的癌症相关死亡原因。早期结直肠癌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化疗适用于有癌症复发风险的患者的辅助治疗。尽管近些年靶向治疗对恶性肿瘤生物学和发展的理解方面取得了进展,但由于其组织学的高度异质性,目前的治疗效果仍然有限,患者的生存时间仍然不理想,急需高效、高特异性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因此,进一步探索新的特异性的分子并研究其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及
研究背景随着生活条件和居民医疗服务的发展,人类的预期寿命在上个世纪有了显著的提高。人类的总体预期寿命从1990年的65.3岁上升到2021年的77.3岁。随着年龄的增长,糖尿病、高血压、脑血管疾病、心脏病和肺部疾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因此,老年患者通常被划分为手术的高危患者。胆总管结石(common bile duct stones,CBDS)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在一些报告中发病率高达
研究背景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是来源于甲状腺滤泡旁细胞(C细胞)的恶性肿瘤,约占所有甲状腺癌的1%~2%,相对于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MTC侵袭性较高,预后较差,尤其是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术后复发转移风险更大,死亡人数约占所有类型甲状腺癌相关死亡人数的13.4%。与DTC相
背景和目的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血管疾病。巨噬细胞属于免疫细胞并可贯穿于炎症反应始末,巨噬细胞吞噬ox-LDL与胆固醇结晶导致巨噬细胞内堆积大量脂质进而诱发泡沫化,当细胞体积增大可在血管局部形成脂质池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是由5’端剪接供体结合3’端剪接位点生成的环化,circRNA可作为ceRNA调控miRNA活性从而参与动脉粥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交界性卵巢肿瘤(Borderline Ovarian Tumors,BOTs)患者的一般特征、术前检查检验资料、手术资料、术后情况及随访资料,总结BOTs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复发相关危险因素,为改善BOTs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提供临床参考。资料与方法收集并分析2012年6月一2021年6月于本院行手术治疗经病理诊断为BOTs的患者,经排除标准检验后纳入268例患者。所有患者自治疗结束
背景及目的淋巴结转移情况是影响甲状腺髓样癌预后(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预后的重要因素,但MTC现有的淋巴结分期系统不够准确,仅按照阳性淋巴结的有无和淋巴结转移的位置分为NO期(无阳性淋巴结),N1a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和N1b期(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并没有考虑到淋巴结转移的具体情况。最近提出了几种改进的淋巴结分期方案:阳性淋巴结个数(number of
总结外周灌注指数的测量原理、临床意义以及在重症病人中的应用现状,以期为重症病人的病情监测、临床诊疗与护理提供参考。
背景:乳腺癌目前是女性患者中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它主要是由于正常的乳腺上皮细胞不断地进行恶性转变发展而成,其强大的侵袭性和转移能力,是导致当代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治疗理念的不断发展,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乳腺癌NAC具有较多的优势,且获得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
背景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居所有恶性肿瘤的第六位,死亡率居第四位。原发性肝癌最主要的病理类型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约占发病总数的75%-85%。HCC具有发病隐匿、进展迅速等特点,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失去接受外科手术机会,因此五年生存率仅为10%-18%。因此寻找
背景和目的在血管外科转流术中,小于6毫米的人工血管的术后长期通畅率较低,有超过50%的膝下旁路术后病人在一年内即需要截肢。在半个多世纪以来广泛使用的涤纶和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人工血管,其长期通畅性并不令人满意。由于自体血管有较高的通畅率,因此其仍然是人工血管的首选。自体静脉虽然具有良好的长期通畅率,但临床中也存在问题,比如需要做搭桥手术的患者没有合适的自体静脉;或自体静脉和需要重建的血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