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芥子油苷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十字花科的含氮含硫的植物次生代谢物质,芥子油苷及其降解产物不仅参与植物先天免疫,还是芸薹属蔬菜特殊风味的来源,其中异硫代氰酸盐类降解产物具有较强的抗癌、防癌和抗炎症等功效。芥蓝(Brassica oleracea var.alboglabra)是一种中国特产的芸薹属蔬菜,其食用器官叶片、茎和芽菜等都含有芥子油苷,且以芽菜中芥子油苷的含量最为丰富,是新兴的芥蓝绿色经济高效生产
【基金项目】
:
浙江省“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项目(2018R52026);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LY21C0200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17259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80025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芥子油苷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十字花科的含氮含硫的植物次生代谢物质,芥子油苷及其降解产物不仅参与植物先天免疫,还是芸薹属蔬菜特殊风味的来源,其中异硫代氰酸盐类降解产物具有较强的抗癌、防癌和抗炎症等功效。芥蓝(Brassica oleracea var.alboglabra)是一种中国特产的芸薹属蔬菜,其食用器官叶片、茎和芽菜等都含有芥子油苷,且以芽菜中芥子油苷的含量最为丰富,是新兴的芥蓝绿色经济高效生产方式。硫是植物初生和次生代谢中不可或缺的营养元素,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的功能。种子萌发生长为芽菜的过程中,初生和次生硫代谢产物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以满足植物的生长发育需求,而作为硫库的芥子油苷及其降解产物在这一关键发育阶段的动态代谢变化的研究还鲜有报道。芥蓝芽菜中芥子油苷降解产物组分主要为上皮环硫腈,而非更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异硫代氰酸盐,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芥蓝芽菜的健康促进功效。本研究以芥蓝为材料,分析了种子萌发成长为芽菜这一关键发育阶段芥子油苷代谢的动态变化,在分子水平探究了影响芥蓝芽菜中芥子油苷降解产物组分的关键因子,并通过内源基因工程和外源植物激素处理等手段对其功能进行解析,以期为创造高品质的芥蓝芽菜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芥蓝种子萌发过程中,芥子油苷降解产物中上皮环硫腈含量占比逐渐增大。在芥蓝种子萌发过程中,初生硫代谢物谷胱甘肽和半胱氨酸以及次生硫代谢物芥子油苷及其降解产物存在动态变化,初生硫代谢产物含量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芥子油苷含量波动上升,降解产物中上皮环硫腈占比逐渐增大。RNA-seq结合定量PCR结果显示,促进简单腈和上皮环硫腈生成的上皮环硫特异蛋白(epithiospecifier protein,ESP)的基因表达量显著上升。2、ESP在十字花科植物中较为保守,芥蓝中Boa ESP2表达丰度最高。在芥蓝中共克隆到4个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At ESP的同源基因,分别命名为Boa ESP1、Boa ESP2、Boa ESP3和Boa ESP4。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Boa ESP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均有表达。系统进化和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表明,ESP在十字花科中较为保守,芥蓝Boa ESP的氨基酸序列与拟南芥和甘蓝(Brassica oleracea)的同源性均高于75.4%。Boa ESP在各组织器官中均有表达,其中Boa ESP2在成熟叶、叶柄、花薹、花序、果荚和芽菜地上部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同源基因。3、Boa ESP可有效影响芥子油苷降解产物的类型。利用病毒介导的基因沉默技术对Boa ESP进行沉默,可以显著增加芥蓝芥子油苷降解产物中异硫代氰酸盐的占比。在拟南芥中异源过表达Boa ESP可以显著降低4-甲基硫氧丁基芥子油苷降解产物中异硫代氰酸盐的占比,而增加简单腈的占比,且Boa ESP1、Boa ESP2和Boa ESP4比Boa ESP3的作用更强。外源脱落酸和赤霉素处理可以显著诱导芥蓝芽菜Boa ESP的表达,从而抑制芽菜中芥子油苷向异硫代氰酸盐代谢。因此,通过基因工程或外源激素处理改变Boa ESP的表达,可以有效实现芥子油苷代谢的调控。
其他文献
灌浆温度与氮肥是影响稻米品质的两个重要生态因子,但关于这两个生态因素对稻米品质影响的互作效应及其有别于单因素(灌浆温度或氮肥处理)的品质效应特点,以及灌浆温度与氮素穗肥互作对稻米品质性状的影响与水稻籽粒淀粉组分、贮藏蛋白含量和相关理化特性间的相互联系,迄今尚缺乏较明确的认识。此外,茎鞘器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作为水稻灌浆结实期库器官(籽粒)光合同化产物的一个重要来源,与籽粒灌浆充实度和稻米
全球转基因作物迅猛发展,种植国家、面积和作物种类逐年增加。我国经过二十多年持续科技投入,转基因育种水平已位居世界前列。明确转基因作物的分子遗传特征和环境安全评价是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应用的前提。大豆(Glycine max(L.)Merr.)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大豆蛋白含有人体发育所需的全部必需氨基酸,是人类蛋白质的主要来源,转基因大豆需进行严格安全性评价才能进入商业化应用。本论文以前期获得的SMV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加剧,生产中茭白幼苗定植后与孕茭期极易遭遇高温天气,严重影响茭白产量与品质。本文以双季茭白龙茭2号(Zizania latifolia)为实验材料,研究了28-高油菜素内酯(HBL)对茭白幼苗高温抗性的具体调控作用;初步探讨了热驯化与茭白幼苗高温抗性之间的关系;鉴定并分析了茭白热激转录因子(HSF)基因家族,不仅为实际生产中解决高温胁迫难题提供可行思路,也为未来茭白耐热种质资源创造
植物诱导抗虫反应是植物抵御植食性昆虫为害的重要策略。化学激发子能够激活植物的抗虫反应而本身对昆虫没有直接毒害作用。本实验室前期研究筛选了一种化学激发子SC-30,发现该化学激发子加入水稻(Oryza savita)水培营养液(终浓度5 mg/L)中能有效提高水稻对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brown planthopper,BPH)的抗性:若虫接虫7天后存活率降低约80%,雌成
梨属(Pyrus L.)植物属于蔷薇科(Rosaceae)落叶果树,在中国是继苹果、柑橘之后的第三大果树。梨有机酸含量是果实品质的重要指标,是决定果实口感的关键因素。梨不同种类和品种之间有机酸含量差异较大。探索与果实有机酸关联的分子标记,从而在分子水平上了解其遗传特性,对加速育种进程、培育高品质梨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筛选出高质量SNP标记对三个梨杂交群体进行亲缘关系鉴定,将
土壤盐渍化是限制全球作物生产的主要非生物胁迫之一,将长期威胁粮食安全和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近期指示,“要转变育种观念,由治理盐碱地适应作物向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转变”。因此,阐明作物耐盐机制和培育耐盐作物品种,对于改良和利用盐碱地资源以及保障农业生产与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一方面以全球大麦(Hordeum vulgare L.)微核心种质和遗传转化常用品种黄金希望(Golde
本研究通过控制黄茶“闷黄”工艺的时间和通气条件,利用浙农113品种鲜叶制得黄茶样品22个,对其感官品质、挥发性香气物质进行充分研究,探究闷黄过程中感官品质和香气组分的动态变化、不同闷黄程度的香气标志物以及闷黄过程中氧气对黄茶香气物质的作用。结果如下:(1)对比通氮气、空气、氧气闷黄茶样的感官审评结果发现,氮气能够有效抑制黄茶闷黄风格品质的形成,品质上更接近于绿茶,且闷感不明显,总体香气较低。通氧气
杨梅(Morella rubra Sieb.et.Zucc.)是我国特色水果之一,新鲜的杨梅果实香气宜人,风味浓郁,酸甜多汁,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有机酸,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但杨梅成熟与采后贮运期间呼吸剧烈,常因“酒味”重而影响消费者品鉴。果实“酒味”通常是乙醛和乙醇过度积累的结果,在乙醇发酵途径中PDC和ADH对乙醛和乙醇的积累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研究乙醛和乙醇积累与PDC和ADH表达的规律对杨梅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