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上半叶,身处内忧外患的中国,现代知识分子面临着自我身份和国族重构的双重任务,南洋想象的不同面向就返身映射了其身份认同与国族重构的努力与困惑。现代文学中涉及南洋想象的作品很多,但是针对南洋书写的研究却起步较晚,王瑶先生的《中国现代作家笔下的东南亚》,是此一领域几乎最早的研究成果。此后研究主要集中于单个作家或作品中的南洋风情研究。新世纪后,这一领域开始引起广泛关注,研究路径由意象、审美等文学研究开始走向涉及空间、族群、阶级、身份认同等的文化研究。本论文借鉴最近的研究路径和方法,将现代文学中的南洋想象与作家自我身份认同及其国族重建的努力联系起来考察,以徐志摩、许地山、老舍的南洋的书写为中心,辐射其他,概括出现代作家笔下的南洋想象的三个面向——次国族、欲望对象与救赎之地,以此探究现代文学南洋想象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并进一步思考关于“地景”、“人群”、“文化”的南洋想象与中国/中国人(中国现代作家)的身份认同之间的深层关系,即南洋想象与现代知识分子的自我主体建构、中国认同间存在何样的关联。以这样的思路从研究作品入手,思考作品、作者、南洋、中国的内在关联。论文共有五部分。前言:概括介绍现代文学中的南洋书写的研究现状、研究趋势和本文的研究意义。第一章:异域书写与身份认同。论文首先梳理了中国历史中的异域书写的一般样态,认为近代中国在世界中的变化,导致了现代文学中异域书写的繁荣。其次,介绍论文展开的理论依据,主要是运用拉康的“镜像理论”来考察“自我”与“他者”之间的关系。第二章:现代小说中的南洋形象。这部分以老舍、徐志摩、许地山为中心,分析现代作家想象了一个什么样的南洋形象,其主要面向有哪些。第三章:南洋想象与身份认同。这部分着重考察南洋形象怎样返身投射作家的身份认同或困惑,从南洋书写中的地景、人群、文化三个面向来看其中的“我”之位置。结语:“我”在西洋、南洋间。在“他者”南洋下确认的“自我”主体位置始终被强势的“西洋”所打破,失却其稳定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