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证明,每一时代总是应当具有超越前代的理论高度,运用新的理论、观点和方法研究老的问题,往往可以更新研究思路、得到令人耳目一新的认识和结论。就韩诗研究而言,以西方现代解释学和接受美学为主要理论参照,兼用传统治学方法爬梳史料,有可能开辟当前韩诗研究的新领域,对韩诗本身也必然能得出超越前人的新理解、新诠评。 本文主要对韩诗在北宋的接受历程进行了动态的、历时的观照描述,并试图上升到诗学理论的高度阐发韩诗与北宋一代诗歌整体走向的深层关系。从接受历史来看,北宋韩诗接受史是一段相对独立、自成体系的历史阶段。北宋的诗文革新运动、儒学复古思潮与理学思潮的兴起以及整个宋代文学中强烈的淑世精神,共同构成了宋代韩诗接受史的契机与动力。 宋初的韩诗湮而不彰、乏人问津,其接受状况基本是一片空白。北宋儒学复古运动与诗文革新运动的勃兴扭转了韩诗接受的岑寂局面。作为宋代韩诗的“第一读者”,文坛领袖欧阳修之推崇、接受韩诗,揭开了宋诗建设的第一步。与诗文革新运动的发展同步,韩诗愈来愈受到重视,一时地位陡升,广有沾溉。王安石以杜甫替代欧阳修诗论中的韩愈,成为宋代诗学又一关捩点。嗣后的韩诗接受进入一个渐趋理性、凝定的深化阶段。苏轼、黄庭坚等宋诗翘楚都与韩诗心有灵犀、别有神会,时代的擅递不断推动韩诗接受史迈向更深、更广、更成熟的境地。 纵观北宋韩诗的接受历程,“以文为诗”是韩诗与宋诗诸大家艺术上息息相通的中心线索。作为诗歌鼎故革新的一大法门,由中唐韩愈倡导的“以文为诗”得到了包括欧、王、苏、黄等大家在内的众多北宋诗人的深切共鸣,他们的创作实践使“以文为诗”的内涵、价值及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逐步被发掘、凸显和确立;与此同时,诗歌也最终完成了由唐转宋的历史性突破。 将北宋韩诗接受史放到“宋型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观照,可以推知,宋诗整体风貌的形成与当时的学韩风尚有着内在关联,韩诗对宋诗特质的形成与凸现影响巨大,而宋诗的发展又对韩诗接受的深入推进起微妙的反作用。要之,韩诗与北宋诗学的整体走向存在并行互动的深层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