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肝转移癌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血流灌注特点及其与CT增强扫描(contrast-enhanced computed tomography,CECT)的差异,评价肝转移癌超声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我院肝转移癌患者12例,共20个病灶,分别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及CT增强扫描检查。超声造影使用Philips公司IU22型彩色超声诊断仪,患者空腹,仰卧位,暴露上腹部,先用常规超声扫查全肝,观察病灶的位置、大小、数目、边界及内部回声,切换至彩色多普勒模式观察病灶内部血流情况,然后选择最佳切面,进入超声造影模式,MI:0.06~0.08,超声造影剂为SonoVue,抽取SonoVue混悬液2.4ml经肘静脉团注,注射同时开启录像功能,随后注射5ml生理盐水冲管。存储录像后回放,由2位医师观察病灶各期的强化模式、强化水平,重点观察动脉期(0~25s),并与CT增强扫描进行比较。分析时间-强度曲线,记录始增时间、达峰时间。CT增强扫描使用GE公司Lightspeed16层螺旋CT,层厚5mm,对比剂为碘海醇注射液,注射速度为3ml/s,于注射后25s进行动脉期扫描,70s进行门脉期扫描,120~180s进行平衡期扫描。每次扫描前均告患者屏气,扫描后记录病灶的位置、形态、大小、数量、增强模式及水平。根据超声造影与CT增强扫描动脉期肝转移癌的强化模式,将病灶动脉期强化程度分为3级:+1级,整体均匀强化;0级,不均匀性强化或周边环形强化;-1级,小点状强化或无明显强化。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2例肝转移癌患者共20个病灶,超声造影动脉期:11个病灶弥漫性均匀强化(55%),7个环形强化(35%),2个不均匀强化(10%),0个病灶无强化或点状强化;+1级强化病灶数为11个(55%),0级强化病灶数为9个(45%),-1级强化病灶数为0个(0%)。CT增强扫描动脉期:1个病灶轻度增强(5%),11个为环形强化(55%),2个不均匀强化(10%),6个无强化(30%);1个病灶为+1级强化(5%),0级强化病灶数为13个(65%),-1级强化病灶数为6个(30%)。CEUS和CECT动脉期强化方式分级进行χ2检验,P<0.005,两种检查方法动脉期强化方式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肝转移癌CEUS动脉期灌注特点以弥漫性均匀强化为主,部分病灶显示为环形强化或不均匀强化。2.CEUS显示肝转移癌动脉期血供情况优于CT增强扫描;对于CT增强扫描提示为乏血供肝转移癌患者,尤其是单发病灶,进行CEUS检查对临床诊断有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