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义”思想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ming_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先秦到近现代,孔子的思想一直是各思想家们研究的重要内容,然而在研究孔子思想的时候,部分哲学家都是研究孔子的中庸思想、儒学思想、仁义思想等等,鲜少有人把孔子的“义”思想单独拉出来进行分析和研究。“义”在春秋时代是与个人的身份和地位相关的,而孔子所讲的“义”是人的道德,是道德意义上的礼义。孔子的“义”主要立足于自己时代的现实,批判了当时社会上混乱的思想,阐述了自己全面的“义”的思想,《论语》中“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贵,于我如浮云。”一句话充分体现了孔子“义”思想的特点。孔子在仁方面做了详细的解释和论述,然而在义方面很少提到却也是他的重要内容之一,他认为“义”是最重要的道德准则,是君子的行为标准,是人生应追求的目标。同时也认为,要做到君子,就要先做到义,他说“君子义以为质”。君子所做的事情应该符合义理,只有具备了义、礼、谦逊、诚信的人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人,而义则是本质,外在的行为是礼,说明具有高尚的文化修养;谦逊则是态度;最后是诚信,待人处事要言而有信。义不仅是君子的本质,也应该是为官必须遵守的准则。为官的行为准则是很重要的,不仅要对上级有礼貌,还要爱民,使民众有法度、有节制,更要注意自己的操行。孔子的“义”除了体现在他的利义方面,还体现在了判断事物的标准方面。孟子的“义”主要体现在人的思想和行为方面,比如:“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孟子·告子上》)本文从孔子所处的时代背景出发,阐述了孔子“义”思想形成的原因,并且与孔子的“仁”、“道”、“利”、“礼”相结合,通过孔子的“仁义”、“道义”、“利义”、“礼义”思想对孔子“义”的思想做个全面的论述。
其他文献
心灵与世界的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又反复不断地被讨论的问题。广义地,它包含了所有和心灵与世界相关的问题。本文关心的是它们之间的知觉关系和理性关系的问题。这里所说的知觉关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信息文化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信息文化是一种以信息和知识为核心,借助于信息、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作用于社会而形成的特定的文化。信息文化具有数字化与快捷化、虚拟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虚拟企业正在成为企业发展的趋势,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经营者及专家学者的关注和研究。由于虚拟企业理论自诞生以来仅仅发展了十几年时间,目前已有的虚拟企业方面的研究还很不成熟、很不完整。国内学者已有的关于虚拟企业的研究成果,比较集中于从管理学和经济学的角度对虚拟企业的组建、运行和管理等机制进行研究,而从系统论的角度对虚拟企业所进行的研究则相对较少。本文在系统介绍自组织
人性论是中国哲学中的重要论题,它不仅关注人性的善恶问题,亦涉及到对人性的来源的追问和探索,在古代,人们一致把人性善恶的形上根据溯诸于天。汉代董仲舒继承先秦人性论的积极成
在我国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素质教育”是作为“应试教育”的重要出路和教育的归宿被提出并加以实施。然而究竟如何理解“素质教育”,二十多年来人们争论不休。就其哲学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