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维崧,为明末清初的大才子,于诗、词、文诸体皆有较高的成就,被誉为阳羡词宗、清词中兴之巨擘。维崧一生作诗颇多,清人对其诗歌评价甚高,然其诗名为词名所掩,故学界对陈诗研究甚少。在立足现有资料的基础上,本文以陈维崧诗歌艺术为主题,力图展现其诗歌成就,还原其诗名,并期待人们更全面地认识他。本文简述了陈维崧词之成就及后人对其研究成果,综述了陈维崧诗歌研究动态,并确定了两个切入点:阐释陈维崧诗歌形成的诗词文诸体融合的艺术特色及探讨陈维崧对“梅村体”的继承与发展。本文首先解读陈维崧诗歌形成的诗词文诸体融合的艺术特色。陈维崧的多重身份影响其诗歌创作。一方面他自觉地以词人身份干预诗歌创作,故而形成词采华丽的特色,营造出一种富丽堂皇的气象;另一方面,将骈文、散文创作经验引入诗歌创作中,赋的手法及散文章法多有运用;陈维崧个性与经历,培育了他在写景抒情、题酬唱和中议论说理的倾向。另外,形成陈维崧悲沉刚健诗风的因素很多。晚明繁荣的社会经济与倡导人欲、自由、个性的文化氛围;重文轻武、淳朴鲜明的地域风俗;交游唱和以及“如皋八年”、“中州四载”的潦倒羁旅生活,促使陈维崧诗在打下时代烙印的同时,其诗歌的基调亦由早期的鲜丽向中晚期的慷慨悲沉、刚健放达转变。继而论述陈维崧对“梅村体”的继承与发展。陈维崧二十岁以后从吴伟业学诗,故受其影响显而易见。又清初诗坛话语主流是由唐入宋且宗宋话语渐成潮流,因此陈维崧对“梅村体”既有继承亦有发展。他在题材内容、语言形式、修辞及结构安排上继承了伟业宗唐的一面,形成其七言歌行现实性、语言华美、工对偶、跌宕起伏的特色。对梅村体的发展表现为:维崧歌行亦有许多写景抒情之作,其铺写景致,空间广阔、境界壮大;其抒发之情,慷慨悲沉,刚健放达,形成一种敷张扬厉,气势雄健的风格。同时,陈维崧学习韩愈、苏轼、陆游等人,时入宋调,表现为:在句法与章法上形成“以文为诗”的倾向;在表现手法上,其“以议论为诗”大多为生活道理及个人生活感悟,其幽默诙谐大多为自我解嘲或借诙谐的方式来表情达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