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对感染性休克兔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来源 :徐州医学院 徐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zh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内毒素(ET)致感染性休克兔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a(TNF-a)、白介素-6(IL-6)和肺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水平变化,研究不同剂量乌司他丁(UTI)对感染性休克兔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将50只健康日本长耳大白兔随机分为内毒素致休克模型组(对照组),地塞米松(DXM)干预组(DXM组)及三种不同剂量UTI干预组(U1组、U2组、U3组3个亚组),每组10只。采用ET(2mg/kg)一次性静脉注射方法复制兔感染性休克模型,造模成功后对照组应用0.9%氯化钠溶液2ml,DXM组用DXM(1mg/kg)、U1组用UTI(2.5×104)u/kg、U2组用UTI(5×104)u/kg、U3组用UTI(10×104)u/kg分别溶于2ml0.9%氯化钠溶液静脉注射进行干预,监测兔的平均动脉血压(MAP)和呼吸频率(RR)的变化,检测休克0h和干预后2h、4h、6h和12h等时间点血浆中的TNF-a、IL-6水平,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肺组织NF-κB的表达。   结果:在Oh,5组兔的MAP、RR及FNF-a、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UTI亚组与对照组及DXM组,在休克后不同干预时间点MAP、RR及TNF-a、IL-6的水平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组织病理变化在对照组肺损伤最强,U3组最轻,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NF-κB在肺组织的表达在对照组最强,U3组最轻,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MAP、RR及TNF-a、IL-6的水平和NF-κB表达在3个UTI亚组问随着UTI剂量的加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UTI能改善ET所诱导的感染性休克兔的MAP、RR和TNF-a、IL-6的变化,尤以大剂量改善效果更明显。   2.UTI对ET所诱导的感染性休克兔肺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且UTI的肺保护作用与剂量成正相关性。   3.通过抑制NF-κB信号转导通路抑制TNF-a和IL-6的表达是UTI肺保护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在鼻咽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8月至2009年12月经病理确诊为鼻咽癌患者43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15例,男女比例约为2∶1。年龄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