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形棕囊藻囊体形成的分子机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yuan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是引发我国近海有害藻华的主要物种,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具有复杂的异型生活史,能够在游离单细胞和凝胶状囊体之间进行形态转变。囊体是球形棕囊藻藻华爆发时的主要形态,是球形棕囊藻能够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占据优势的重要原因。目前,对球形棕囊藻囊体形成的影响因素已有较多认识,但对其囊体形成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阻碍了我们对球形棕囊藻藻华形成机制的认识。本研究综合运用生理学、转录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理论方法,研究了球形棕囊藻囊体形成不同阶段和不同温度条件下细胞转录组的差异表达,筛选、确认差异表达基因及其参与的生物学过程,重点研究了与囊体形成相关的基因及其参与的生物学过程,从糖胺聚糖的生物合成和降解、碳氮代谢、蛋白质生物合成、细胞运动、细胞防御和信号传导等角度揭示了球形棕囊藻囊体形成的分子机制,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球形棕囊藻囊体形成可分为四个阶段:游离单细胞(SC20)、两个细胞(C22)、四个细胞(C44)和囊体形成(CC20)。在囊体形成后还同时存在部分未形成囊体的游离单细胞(NCC20)。从成熟囊体中释放出的游离单细胞无鞭毛,后细胞恢复运动、但很快丢失鞭毛并附着在基质表面,释放出粘液基质,进而形成囊体。高温32℃条件下,未成囊游离单细胞的生长速率高于20℃,且在整个生长过程中一直保留鞭毛结构,未观察到鞭毛丢失;(2)运用转录组学方法研究比较了囊体形成不同阶段细胞的转录组,共鉴定到79,824个unigene,其中不同阶段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糖胺聚糖的生物合成和降解、氮代谢、信号传导和细胞防御以及细胞运动等过程。在20℃囊体形成过程中,相比未成囊游离单细胞(NCC20)而言,球形棕囊藻细胞在囊体形成过程不同阶段,糖胺聚糖的生物合成显著增加,降解过程显著下调,促成糖胺聚糖大量积累;囊体细胞氮代谢过程显著增强,谷氨酰胺合成增多,为细胞合成糖胺提供大量前体底物;囊体细胞内与信号传导和植物-病原体通路相关的基因表达显著下调,表明囊体基质的存在为囊体细胞提供了保护;囊体形成过程中,鞭毛虽呈现生长和丢失过程,但相对NCC20而言,运动相关基因的表达均显著下调。(3)运用转录组学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培养条件下单细胞和囊体细胞的转录组,发现温度会影响球形棕囊藻中糖胺聚糖的积累和鞭毛的形成。在32℃条件下,与细胞防御相关的基因表达显著上调,而在囊体中,与细胞运动相关的基因均显著下调,包括鞭毛内运输,动力蛋白,驱动蛋白和肌球蛋白,以节约更多的能量用于囊体基质的生物合成或其他生命活动。温度可能改变了细胞内糖胺聚糖的积累,加速糖胺聚糖的降解,影响囊体基质的形成,从而导致细胞不能形成囊体。
其他文献
基因靶位操作(genetargeting)是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重要分子生物学技术,是通过外源DNA与染色体DNA间的同源重组,定点修饰、改造基因组特定位点的技术。1同源重组同源重组是基因靶位操作技术的分子生物
2011-05-18,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官方网站“http://www.mob.gov.cn”发布了新华网日内E5N16日电(记者杨京德、刘洋),中国卫生部部长陈竺2011年5月16日在日内瓦开幕的第64届世界卫生大
目的:探讨分析定期进行产检对降低孕妇母婴并发症发生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孕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
本文是一篇英译汉翻译实践报告,译者选取美国博物学家爱德华·莫尔斯(Edward Morse)的《日本房屋及环境》(Japanese Homes and Their Surroundings)一书中的第一、七、八、九章作为源文本,并撰写了本翻译报告。作为一本介绍日本传统建筑的书籍,该书展示了日本明治时期传统建筑的精巧设计和精美布局,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研究材料。该书具有较高的翻译价值,内容通俗易懂,既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DNA分子标记在果树种质资源研究,分子遗传图变构建、基因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方面研究的应用。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玉米遗传转化系统的建立、基因导入手段、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针对石油化工企业抗爆控制室的安全性要求、仪表机柜室等重要房间空调设计参数要求及气体灭火等特点,根据实际设计中碰到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论述了相应的空调、通风系统方案
煤炭资源一直以来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能源保障,且煤炭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长期以来,对煤炭资源的过分依赖,在一定程度破坏着我国人民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