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宗教批判思想及其意义研究

来源 :宁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wk3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宗教批判思想作为马克思理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马克思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深入研究马克思宗教批判思想,对把握马克思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宗教批判思想的形成离不开特定的思想背景。西方近代,自我意识的不断觉醒,使人们开始质疑并批判宗教。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以人文主义为武器批判教会。启蒙运动时期,启蒙思想家以理性主义为武器批判神学。在此之后,德国青年黑格尔派,掀起新一轮宗教批判狂潮。施特劳斯、鲍威尔和费尔巴哈,相继从不同方面揭示宗教根源,沉重打击了宗教。在此思想背景下,马克思展开了对宗教的批判。
  马克思的宗教批判思想有一定的发展演变历程。随着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发展,马克思对宗教的批判也不断发展。《博士论文》时期,马克思倾向“自我意识”哲学,其宗教批判是以“自我意识”哲学为基础的批判。《莱茵报》时期,马克思站在“人民理性”的立场上看待问题,这使得该时期的宗教批判主要是以政治批判为基础。《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的哲学立场转向“现实的人”,其对宗教的批判也转向以社会批判为基础。马克思宗教批判思想在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渐超越了以往的宗教批判,实现了革命性变革。这使得宗教批判与马克思的哲学革命相互促进、宗教批判成为“现实的个人”构建的起点,宗教批判促进人类解放理论的形成。
  马克思宗教批判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在其宗教批判过程中,通过对宗教根源、本质的揭示,奠定了唯物史观的基础,确定了人类解放的目标,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唯物史观、人类解放理论的形成。马克思宗教批判思想还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马克思对宗教文化形态、根源、本质的揭示,对正确理解宗教的文化意义、正确理解当今的宗教问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党群关系,指执政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十分重视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关系的政党。随着十九大的召开,中国进入新时代。新的时代赋予新的使命,同时也为中国共产党密切党群关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时代,探讨新时代对党群关系提出的新要求,探索符合新时代的时代特征的新型党群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中采用了文献研究、比较研究等研究方法,通过这些方法梳理党群关系的理论发展过程,并结合新时
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的论述,其中就包含着共享发展,共享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指明了发展的价值取向。这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提出来的,是对我国发展经验的总结,实现了党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为今后的发展指出一条更加科学合理的道路。而后随着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明确了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
当今时代,经济迅猛发展,生态环境却日渐恶化,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威胁。生态问题逐渐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也是当今学术研究的热点话题之一。人类意识到生态问题带来的严峻性,开始将目光转向恩格斯,深入研究恩格斯的生态哲学思想,以寻求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理论支点。恩格斯是生态哲学的开拓者,他的著作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哲学思想,他批判性地继承发展了前人的思想成果,结合他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阐述了自然与社会环境遭到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等地进行工作考察时提出“精准扶贫”一词,之后在公开场合提及“精准扶贫”四十余次。习近平总书记从治国理政的高度提出精准扶贫战略,推动我国的脱贫攻坚工作不断攻破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精准扶贫”一词自提出以来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其内涵体系,逐渐形成系统化的习近平精准扶贫战略,为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开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为我国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保障,为改
学位
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文化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相应地,我国文化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发展环境,文化领域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文化建设达到了新的高度。鉴于此,对于大众的文化认同提出了新的要求,认同目标和认知水平需要达到一定的水平。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由于大众认同的行为和方式各有不同,对于文化的认识也会出现层次性的差异。从目前文化发展的形势可以看出,总体上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
红色文化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艰苦实践,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养料,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革命理论为依托,逐步形成的博采众长并有中华民族民族特性的优秀文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是红色文化形成的理论基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也赋予了红色文化新的时代内涵。红色文化不断发展,与时俱进,具有阶级性
学位
《矛盾论》辩证法思想生成于“左”右倾思想的错误指挥与两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失败、中日民族矛盾的激化与抗日战争的进行历史时期。其中批判地融摄了儒释道辩证法,同时也与黑格尔唯心辩证法、古希腊传统辩证法具有深刻的历史联系。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源流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皆依据他们所经历的革命、战争的实情,对辩证法作出了一定的推阐,他们的辩证法思想则构成了毛泽东辩证法思想的母体和基础。  《矛盾论》辩证法思想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社会的一项不可或缺的活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系统的社会治理体系来保证社会秩序稳定、有序。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治理就成为热点名词,学术界更是把目光转向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通过研究和挖掘经典文本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成果,实现社会治理理念的创新,构建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马克思恩格斯治理思想是批判、继承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治理思想,又在巴黎公社运动实践中丰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治理
学位
列宁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在这之前,无产阶级探索的经验少之又少。列宁在这种情况下努力学习马克思和恩格斯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相关思想,并在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封锁内有残余资本主义势力破坏的复杂环境中进行不懈的探索,提出了建设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伟大历史任务。  列宁早期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始于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充分借鉴马克思恩格斯、普列汉诺夫以及卢森堡等建党学说的基础上,结合国际国内环境,列宁
在充分认识世界历史环境和东方落后国家的特殊历史条件后,马克思巧妙地运用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提出了一个天才的理论设想:即俄国“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吸取资本主义制度所取得的一切肯定成果。”后人将这一设想称为马克思晚年的“跨越”思想。“跨越”思想是由马克思根据俄国特殊历史环境提出,并由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科学社会主义的导师不断发展完善形成的。“跨越”思想的理论要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