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少阳主骨”理论最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认为是痹证发病和治疗的关键,但在后世研究较少。本研究从敦煌医籍《灸经图》、《新集备急灸经》中考证出敦煌灸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穴位为足少阳胆经的风市、悬钟穴,进而提出敦煌灸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以“少阳主骨”为宗旨。通过艾灸敦煌灸疗选穴组悬钟、风市穴和常规艾灸选穴组足三里、肾俞,验证敦煌灸疗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为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提供新思路,为“少阳主骨”理论提供新的文献支持和基础实验依据。方法:理论研究发掘梳理敦煌《灸经图》、《新集备急灸经》和相关古籍文献,探讨敦煌医学对痹证发病机制和治疗理念的认识,分析“少阳主骨”理论的内涵及其与类风湿关节炎的联系,提出敦煌灸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特色之一为选穴以“少阳主骨”为主导,“少阳主骨”是类风湿关节炎早期治疗的关键。实验研究将40只SPF级SD大鼠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常规灸组、敦煌灸组,每组8只。实验开始后,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用鸡Ⅱ型胶原蛋白和完全弗氏佐剂配合风寒湿环境刺激以制备病证结合RA大鼠模型。第21天用AI评分检验造模成功与否。造模成功后,西药组给予1mg/kg甲氨蝶呤腹腔注射,每周1次,共2次;常规灸组在大鼠后三里(双)、肾俞(双)艾灸,20min/次,连续10天;敦煌灸组在悬钟(双)、风市(双)艾灸,20min/次,连续10天。实验过程中,每天观察各组大鼠的精神状态、毛发、二便等一般状态;于造模前、实验第21天、第31天测量1次大鼠足趾厚度并记录。第21天和第31天对各组大鼠进行关节炎指数(AI)评分。第32天,大鼠心脏负压采血5m L,静置2h后,离心(3000r/min,15min),取血清,用ELISA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中白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含量。每组大鼠取左后足踝关节滑膜,4%多聚甲醛固定,HE染色,200倍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大鼠踝关节滑膜MMP-3、MMP-9的积分光密度(IOD)值。结果:1.一般状态观察:实验第1天,各组大鼠活动良好,毛发洁白光亮,饮食、二便均正常。各造模组大鼠在注射胶原蛋白混悬液后活动开始减少,毛发逐渐干枯变黄,双后足跖轻微红肿,饮食、二便正常。第7天二次免疫时,各造模组大鼠活动明显减少,喜蜷缩,双后足跖红肿,行走略缓慢,二便正常;第14天加强免疫时,各造模大鼠足跖肿胀明显,皮肤触之柔软,呈紫红色,发热明显;第21天各造模组大鼠明显精神萎靡,出现不同情况的厌食,毛发扁塌无光泽,双后足跖红肿显著,出现蜕皮,个别大鼠前足足趾有肿胀,大鼠行走明显困难,甚至跛行,活动明显减少。经治疗10天后,西药组、常规灸组、敦煌灸组大鼠精神活动情况明显改善,饮食增加,毛发光泽度提高,双后足肿胀情况消退,行走及抓栏活动明显增多,而模型组大鼠未见明显改变。2.关节炎(AI)评分结果:实验第21天,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西药组、常规灸组、敦煌灸组大鼠关节AI评分升高(P<0.01),各造模组间A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造模成功,基线可比。实验第31天,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常规灸组、敦煌灸组AI评分均降低(P<0.01);与西药组比较,敦煌灸组AI评分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灸组比较,敦煌灸组AI评分降低(P<0.05)。3.大鼠左后足趾厚度结果:造模前,各组足趾厚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各组基线水平一致。实验第21天,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西药组、常规灸组、敦煌灸组足趾厚度升高(P<0.01),提示造模成功。实验第31天,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常规灸组、敦煌灸组大鼠足趾厚度均降低(P<0.01);与西药组比较,敦煌灸组左足趾厚度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灸组比较,敦煌灸组左足趾厚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组织病理学结果:空白组大鼠踝关节滑膜组织光滑透明,无充血肥厚,滑膜细胞排列整齐无肿大变形,未见炎性细胞浸润;模型组大鼠踝关节滑膜组织的滑膜衬里层可见明显细胞增生,滑膜细胞排列紊乱,部分滑膜细胞出现水肿增大,细胞增生明显,炎性细胞浸润,且有血管新生;西药组、常规灸组、敦煌灸组滑膜细胞水肿情况改善,滑膜细胞增生减少,炎性细胞浸润减少,无明显血管增生。5.血清促炎因子IL-2、TNF-α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清IL-2、TNF-α含量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常规灸组、敦煌灸组血清IL-2、TNF-α含量均下降(P<0.01,P<0.05);与西药组比较,敦煌灸组血清IL-2、TNF-α含量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灸组比较,敦煌灸组血清IL-2、TNF-α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血清抑炎因子IL-4、IL-10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清IL-4、IL-10含量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常规灸组、敦煌灸组血清IL-4、IL-10含量均上升(P<0.01,P<0.05);与西药组比较,敦煌灸组血清IL-4、IL-10含量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灸组比较,敦煌灸组血清IL-4、IL-10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血清MMP-3、MMP-9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清MMP-3、MMP-9含量明显增多(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常规灸组、敦煌灸组血清MMP-3、MMP-9含量均明显减少(P<0.01);与西药组比较,敦煌灸组MMP-3水平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敦煌灸组MMP-9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灸组比较,敦煌灸组MMP-3、MMP-9含量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大鼠踝关节滑膜MMP-3、MMP-9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踝关节滑膜MMP-3、MMP-9表达量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常规灸组、敦煌灸组MMP-3、MMP-9表达量均下降(P<0.01);与西药组比较,敦煌灸组MMP-3、MMP-9表达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灸组比较,敦煌灸组MMP-3、MMP-9表达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敦煌古籍《灸经图》、《新集备急灸经》选穴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以足少阳经“悬钟”、“风市”为主,为《黄帝内经》“少阳主骨”理论提供了新的文献支持。“少阳主骨”理论强调类风湿关节炎的病位在少阳,少阳病变对骨后天的功能和形态影响明显,为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提供了新思路。2、敦煌灸疗可明显降低RA大鼠AI评分,降低大鼠足趾肿胀度,有效缓解RA模型大鼠关节红肿症状,减轻大鼠跛行,增加大鼠活动量,减少大鼠滑膜组织增生、炎性浸润,减轻滑膜细胞水肿,减少血管增生。其机制与敦煌灸疗能降低血清IL-2、TNF-α含量,增加IL-4、IL-10含量,抑制MMP-3、MMP-9表达水平,动态调节炎症平衡,缓解关节炎症,减少软骨破坏有关。敦煌灸组治疗效果与西药组平齐,略优于常规灸组,提示在RA早期应从“少阳主骨”理论出发选穴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