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城市高企的房价使得低收入阶层不断向城市边缘地区甚至外围地区迁移。随着居住地点的外迁,交通出行成为了低收入人群面临的难题之一。如何把握低收入人群的出行特征,如何更加有效地制定针对低收入人群的交通建设、管理与控制政策,以保障低收入人群便捷、廉价的出行,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
本文基于以上背景,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大城市低收入人群活动-出行模式与感知成本作用机理研究”(No.51178109)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TDM作用下个体活动-出行行为序列及群体集聚规律研究”(No.50908052),在基于活动的交通需求理论框架下,以南京市为例,采用低收入人群与非低收入人群对比的方法,建立了低收入和非低收入人群活动-出行结构方程模型,揭示了低收入人群的活动-出行特征。
围绕低收入人群活动-出行特征这一主题,本论文作了以下一些研究:
首先,在总结国内外低收入人群活动-出行研究基础上,采用2009年南京市居民出行调查和2010年针对低收入人群的居民出行调查的数据,提取了低收入人群和非低收入人群不同类型的出行链,对比分析了低收入人群和非低收入人群的家庭属性、个人属性、活动参与特征、出行特征、出行链特征,并初步阐述了不同人群活动-出行特征存在差异的原因。
第二,引入了基于个人的低收入人群活动-出行结构方程模型所用的外源变量和内生变量,其中,外源变量为7个家庭属性和6个个人属性变量,内生变量为4个活动参与和4个出行链特征变量。对比非低收入人群,使用SPSS软件,对低收入人群个人家庭属性、活动参与和出行链各变量的相关性进行显著性检验。然后,用LISREL软件对内生变量进行了正态化处理,使内生变量符合结构方程模型多元正态性的要求。
第三,在变量相关性分析和正态化处理基础上,结合已有的活动-出行理论研究成果,使用矩结构分析软件AMOS,建立了低收入人群及非低收入人群活动-出行初始结构方程模型。根据模型修正指标和模型拟合度指标,逐步修正模型,最终得到与两个样本数据拟合良好的结构方程模型,并分别给出了低收入人群和非低收入人群的结构方程模型表达式。
最后,根据最终结构方程模型的输出结果,从个人家庭属性对活动的影响、个人家庭属性对出行的影响、活动之间的相互影响、出行之间的相互影响、活动对出行的影响五个层面,综合考虑直接效应、间接效应、总效应三种效应值,对低收入人群和非低收入人群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低收入人群活动-出行特征。
本论文聚焦低收入人群的活动-出行,全面探索了低收入人群活动-出行特征,丰富了交通出行特征的研究内容,为制定保障低收入人群出行的交通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公正,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