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mariner转座子的初步研究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ep1230_yuzt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根据毛里塔尼亚果蝇(Drosophila mauritiana)mariner转座子序列设计简并引物,以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ath)、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Fallen)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反应分别扩增出了428bp、492bp、492bp的条带,经回收、克隆、测序,获得其核苷酸序列,并分析了其与毛里塔尼亚果蝇mariner序列的同源性。结果表明: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的扩增片段与毛里塔尼亚果蝇有很高的同源性,分别为37.0%、69.2%和71.3%,高于家蚕Bombyx mori与毛里塔尼亚果蝇mariner序列的同源性(34%)。从而,首次证明了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体内也存在mariner转座子。 提取了三种飞虱的总RNA,设计了三种锚定的反转录引物,做了3’-RACE反应,根据扩增结果选择0422-7为后续反应的锚定引物。以0422-7为锚定引物,反转录cDNA为模板,RT-PCR也扩增出了约500bp的条带,表明该mainer转座子可能是一种活跃的转座子。 提取了三种飞虱体内的共生菌DNA,点杂交结果表明:所获得的mariner转座子片段来源于飞虱,而不是来源于其体内的共生菌。
其他文献
2004年在浙江西部桑园出现了一种国内外尚未报道过的桑树新病害,经实验室前期研究表明,该病害由肠杆菌属细菌引起,并将其命名为Enterobactermori sp.nov.,将该病的中文名定为“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鳞翅目:菜蛾科)是世界性害虫,主要危害十字花科蔬菜。昆虫种群数量的波动受密度制约因素和非密度制约因素的影响,目前针对密度制约因素的研究较
该研究在分析玉米矮花叶病研究历史及取得进展的基础上,重点对目前尚存在的一些问题开展了深入探索,包括(1)中国玉米矮花叶病毒(MDMV)株系的血清学鉴定及CP基因核苷酸序列比
本文以转Bt基因[cryIA(b)/cryIA(c)]水稻恢复系明恢63(T51-1)的后代及其所配制的汕优63/Bt、Ⅱ优/Bt、马优/Bt为材料,汕优63、明恢63为亲本对照,较系统研究了转Bt基因水稻对三
稻田杂草的防除一直是农药开发的研究重点之一,而稻田主要杂草为禾本科杂草、莎草类及阔叶杂草。丙草胺主要防除禾本科类的杂草,而苄嘧磺隆的防治对象主要是莎草类及阔叶杂草,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