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迁移作为提高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迁移区域距离家乡越远,获得的经验和职业技能越多,相应的收入水平越高。然而,农村居民进城务工多从事脏、累、苦、差、险的工作,加之缺乏安全及防护意识,收入获得多以损耗自身的健康资本为代价,解决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迫在眉睫。目前,我国各医疗保险的地域性、不可携带性,以及跨区域和保险类型对接的困难性,客观上可能不利于农村劳动力的外出务工迁移。因此,有必要探讨我国城乡医疗保险模式对农村居民迁移区域的影响,以期在完善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基础上,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与配置,提高我国城镇化水平,进而早日实现现代化。本文首先阐述了医疗保险对农民工迁移区域影响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其次,对本文的理论基础和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再次,基于世界银行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OLS模型和Ordered Probit模型检验城乡三类医疗保险模式对农村居民外出务工流动区域的影响;为保障实证检验结果的稳健性,将农民工的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和村级特征依次放入模型予以检验。最后,基于本文实证结果的检验,提出完善医疗保障制度,促进我国医疗保障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研究发现,本文重点关注的解释变量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对农村劳动力的远区域外出务工迁移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农民工综合保险对农村居民的城市迁移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相较于新农合对农村居民的“枷锁效应”和“拉回效应”,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农民工综合保险对农村劳动力的“拉力作用”相对较弱。同时,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迁移距离同样受劳动者个体特征变量、家庭特征变量和村级特征等相关变量的影响。为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流动,提高城镇化水平,早日实现我国现代化,本文主要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首先,应该整合城乡医疗保障制度,以实现城乡医疗保障体系的一体化,增强医疗保险关系的跨制度自由转接性,促进我国医疗保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提高医疗保险统筹层次,实行多层次缴费标准,使医疗保险缴费与参保者享受的医疗保险待遇相挂钩,实现由县级统筹向省级统筹转变增强医保基金互济能力与抗风险能力。再次,建立统一的信息化网络平台,实现医疗政策及资源的通融和共享,动态掌握农民工参保、缴费及退保等信息,简化医保转接手续。最后,明确不同保险模式缴费年限的累计与折算办法,通过补缴保险间筹资水平的累计差额,或者按比例折算缴费年限的方式,实现新农合、农民工综合保险,以及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间的转移接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