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是高中化学知识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模块内容在学生高中化学学习中起到奠基作用。“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知识抽象难懂,理论性强,造成教师在该模块教学中有诸多困扰。因此,将“物质结构与性质”教学实施情况作为调查研究内容,并针对性提出一些建议。在第一章,论文综述了国内外在高中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教学方面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国内关于教材分析、学生学习障碍与学习困难、教学策略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论文的研究问题与研究的意义,以及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在第二章,论文简要回顾了研究教与学过程的两种理论——学习动机理论和构建主义理论;对高中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内容和新课标的要求两个方面进行了概括;并对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和内容进行了概括。本章内容是论文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的理论基础。在第三章,论文对所使用的“调查问卷”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交待。随机选取几个不同学校的几位教师做了前期访谈;在对访谈结果分析的基础上,编制了《高中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教学实施的调查问卷》。以星问卷的形式发放到唐山市各县区高中化学教师微信群里进行调查。对有效问卷数据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了信度分析,其克伦巴赫系数α为0.911>0.9,信度良好,具有教育测量的使用价值。在第四章,论文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包括以下几方面:(1)教师对新课标认识情况。(2)教师对模块开设认识情况。(3)教师对教科书认识情况。(4)教师对教学认识情况。(5)教师对模块学习对学生影响认识。在第五章,论文对调查结果与分析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建设性建议。调查结果与分析表明:(1)“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开设情况良好,大多数教师认为该模块知识难度适中,有利于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2)大多数教师对于新课标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把握得很好。(3)在诸多影响教学困难的因素当中,大多数教师认为知识太抽象,想象不出微粒的空间构型是最困难的点。论文提出三点建设性建议:(1)学校应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教师培训活动,提高教师教学能力;(2)教师应从多方面把控教学过程,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3)教师应针“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内容特点,采取积极恰当的方式方法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