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危害世界养禽业的主要疫病,每年给养鸡业造成严重的损失。为了掌握四川地区近年来流行的IBV的遗传特点,本文在2008年-2010年期间进行了四川部分地区IBV的分离鉴定,共分离鉴定出19株IBV。对其S1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并与GenBank上公布的其他参考毒株的相应序列进行了比较分析,从分子水平上探讨四川省IBV的流行和变异规律。本文还对主要流行代表株的S1高变区和高抗原性区域进行原核表达。主要内容有:采集四川主要养鸡地区(包括成都、眉山、乐山等地)鸡场疑似IB发病鸡的肺、肾等组织,通过9-11日龄非免疫鸡胚进行病毒的分离和传代,并对分离毒株进行HA试验、致鸡胚矮小试验和RT-PCR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出了19株IBV病毒。参考GenBank中已发表的IBV序列,针对S1基因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RT-PCR方法扩增到长度约为1.73 kb包括了整个S1基因的特异性目的片段;连接pMD19-T载体,重组质粒转化E.coil DH5α,经PCR、BamHⅠ和HindⅢ双酶切鉴定后,阳性克隆送测序公司进行测序。利用DANStar将所测定的19分离株S1基因和GenBank上公布的37株IBV毒株进行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并用MEGA 4.0绘制S1基因核苷酸的NJ发生树。结果表明19株分离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71.7-99.9%和72.1-99.6%,与参考株的同源性分别为70.8%-99.8%和71.7%-99.4%。56株IBV可分为8个基因型,19株分离株分别属于4个基因型,15株为LX-4型,为中国和四川地区主要流行毒株;1株为台湾特有的基因型台湾-Ⅰ型;1株为具有争议的“腺胃型”;2株为Mass型,是中国地区主要使用的疫苗株的基因型;各基因型间变异距离较远,同源性较低。氨基酸序列比对可发现,四川IBV分离株存在较为广泛的氨基酸突变、插入和缺失。用LX-4型毒株Sczy3攻毒15日龄非免疫鸡,结果复制出病例,能引起试验鸡发病或死亡,、死亡率为40%。对分离株Sczy3 S1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后表明,S1蛋白结构以β-折叠和转角为主,并有部分无规则区域,α-螺旋区域很少,有较好的免疫原性。选择抗原性较强的高变区132-341aa进行原核表达。扩增其核苷酸序列并克隆至pET-32a(+)载体中,将阳性重组质粒pET-32-S1转化感受态细胞BL21 (DE3)。经SDS-PAGE,成功表达出了大小约为43kDa的重组蛋白,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与兔抗IBV高免血清有较好的反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