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加味聚精食疗方治疗脾肾两虚型少精子症的确切临床疗效,明确表皮生长因子(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成年雄性大鼠睾丸内的表达定位,并从分子水平探讨和揭示加味聚精食疗汤治疗少精子症的作用机制和具体作用靶点。方法①对少精子症的相关文献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少精子症相关领域前人所做的工作,发现现存研究的空白。②105例脾肾两虚型少精子症患者按照区组随机化方法随机分配到治疗组(G1)、对照组Ⅰ(G2)、对照组Ⅱ(G3)。G1组采用加味聚精食疗方进行治疗;G2组采用五子衍宗片进行治疗;G3组采用枸橼酸他莫昔芬片进行治疗,4周为1疗程,共观察3疗程。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技术(CASA)分析三组治疗前后精液质量;中医症状积分表分析三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③60只3月龄雄性SD大鼠采取区组随机化法分为6组:G1组、G2组、G3组、G4组、G5组、G6组,每组10只。G1组蒸馏水4g/kg灌胃52天;其余5组予雷公藤多甙(GTW) 20mg/kg灌胃26天造模。造模结束后,G6组立即脱颈处死,以了解造模质量:G2组加味聚精食疗方6.3g/kg灌胃:G3组枸橼酸他莫昔芬片1.8mg/kg灌胃;G4组五子衍宗片0.4g/kg灌胃;G5组蒸馏水4g/kg灌胃,以上均每天一次,连续26天。治疗结束后处死各组大鼠,CASA技术检测大鼠附睾精子质量;对大鼠肝、肾、睾丸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Envision两步法检测睾丸组织EGF、EGFR的表达。结果①现代成年男性精液质量下降已是有目共睹,少精子症是导致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各种病因引起少精子症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诸多研究表明EGF,EGFR在精子生发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②临床研究表明治疗前三组间各项指标的差异经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三组的精子密度、精子总数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但G1组较G2、G3组为佳(P<0.05)。G1组的a级精子密度、a级精子总数、b级精子密度、b级精子总数治疗12周后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与G2、G3组之间的差异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G1组在“性欲减退”、“体倦乏力”、“头晕”“腹痛隐隐”的单项症状疗效明显优于G3组(P<0.05)。G1组在“食少纳呆、食后腹胀”的单项症状改变方面的疗效优于G2、G3组。G1、G2组在“腰膝酸软”、“耳鸣”的单项症状改变方面的临床疗效较G3组为佳(P<0.05)。G2组在“遗精”、“早泄”的单项症状改变方面优于G3组(P<0.05)。G1、G2组的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G1、G2组的中医症状积分较G3组明显降低(P<0.05)。③动物研究表明:G6组附睾精子质量的各项指标均较G1组明显减低(P<0.05)G2组附睾精子质量所有指标均明显优于G5、G6组(P<0.05)。G2组附睾精子密度明显优于G3、G4组(P<0.05)。G1、G2组附睾精子质量所有指标组间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熟大鼠睾丸组织EGF、EGFR阳性产物主要定位于睾丸间质细胞的胞浆和胞膜上,呈棕黄色的颗粒或者团块状,而在各级生精细胞、支持细胞及精子细胞上均未见表达。G1、G2组大鼠睾丸组织结构情况、曲细精管精子数量、睾丸组织EGF、EGFR表达水平明显优于G5、G6组(P<0.05)。结论加味聚精食疗方能够显著提高少精子症患者的精子密度、精子总数;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少精子症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中医症状积分。加味聚精食疗方能充分修复雷公藤多甙造模后成年雄性大鼠睾丸生精上皮的损伤,显著增加附睾精子数量。免疫组化显示:加味聚精食疗方能显著上调睾丸内EGF、EGFR的表达水平。所有结果提示:加味聚精食疗方治疗脾肾两虚型少精子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通过调节睾丸间质细胞EGF、EGFR的表达水平而发挥作用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