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文博会品牌传播与甘肃地域形象提升研究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ushiaijiuj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域形象对地方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一个良好的地域形象有助于塑造、呈现并传播该区域良好的精神面貌,增强当地居民的归属感、幸福感、满足感,增强地域内部的凝聚力,汇聚共同发展的强大动力;有助于吸纳国内外优质资源、推广当地的历史文化、名山大川与风土人情;有助于口碑传播,从而促进该地域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2020年是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甘肃作为我国精准脱贫的重点地区,一直以来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甘肃虽然身处中国西北大地,发展相对落后。但是,甘肃独特的地理位置,重要的战略地位,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又决定了甘肃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甘肃的地域形象会在新的历史契机下以及新媒体的助推下,借助敦煌文博会发生新的改变。基于此,本研究通过田野调查、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在第四届敦煌文博会召开的前期、中期和后期,对甘肃地域形象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以传播学的视角进行系统的理论分析,梳理出敦煌文博会的发展现状、品牌传播过程,敦煌文博会品牌传播对甘肃地域形象的实际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及敦煌文博会品牌传播在提升甘肃地域形象中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敦煌文博会品牌传播对甘肃地域形象影响的相应对策。
其他文献
全球化的经济趋势与国际化的发展战略迫使国内企业加快自身“走出去”的战略步伐,而绿地投资与跨国并购是两种最基本的“走出去”策略。其中,跨国并购在这两种策略中具有更低的成本与资源需求,因此成为近几年大部分国内企业优先选择的“走出去”模式,国内大型的家电制造企业也是如此。目前,国内的家电制造企业面临着空前严峻的市场环境,一方面与国内同行具备日趋激烈的竞争关系,另一方面也受到来自国外知名家电品牌带来的巨大
本研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学生观、学习观为理论支撑,以湖北工业大学2017级汉语国际教育本科生为实施对象,探讨“雨课堂”应用于中华才艺课的实施过程及其教学反思。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以结绳课程和剪纸课程为个案,设计了基于“雨课堂”的教学活动、教学方案,制作了和本课程教学目标相吻合的教学资源,通过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收集了学生和教师的课堂体验。通过此次研究,我们认为将“雨课堂”引入中华才艺课教学是
语境对文学文本的理解至关重要。与实用类文本不同,文学文本的理解高度依赖语境,文化交流借此免于时间距离和文化差异的限制。较之科学语言,文学文本及其译本的语言带有模糊
二十世纪后半期以来,法国涌现出大批华人文学作家,代表人物有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高行健、法兰西学院院士程抱一、跨界作家戴思杰以及杰出的女性作家山飒等。他们用法语写作富含中国文化的作品并获得大奖;与此同时,他们融汇了中法两国文化,一方面坚守着民族文化传统,另一方面又企图拥抱世界文化,因此获得了新的文化身份;他们用法语书写中国故事,为法国文学不断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也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近年
每四年举办一次的全国书法篆展标志着当代书法以展览形式为主体的活动机制的确立。40年间举办了 12次的“全国展”推动了当代书法事业的发展,展厅形式下的隶书作品将越来越多的新元素运用于书法创作中。当下,隶书的审美正被大众所关注和推崇,是因其具有简易自然的中和之美,能够和谐从容地表现出书法法度与情感之间的艺术特色;展览方式的变革让创作观念以及受众的欣赏方式都发生了一些改变;因此仔细分析和正确评价“全国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