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合地基处理软土地基时通常会采用沉管灌注桩或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由于环节众多、工艺复杂,成桩质量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出现缩径、断裂和扩径等缺陷。缺陷桩的出现对复合地基的沉降控制不利,为了使已含有缺陷桩的复合地基能够满足现有规范的要求且不造成资源浪费,可考虑采取一定的加固措施来予以治理。已有研究和工程实践表明,在缺陷桩复合地基两侧打入侧向约束桩可有效控制复合地基的沉降。基于此,采用室内模型试验考虑在缺陷桩复合地基单侧设立单侧排桩对邻近含缺陷桩复合地基进行加固,通过施加4次循环荷载来测试得到不同荷载作用下缺陷桩的位移、土压力和应变数据并进行相应处理。对首次加卸载过程中不同缺陷类型和不同缺陷位置的缺陷桩的位移、土压力和内力进行相互对比分析,并对4次循环荷载作用下的缺陷桩的位移、土压力和内力进行自身对比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相同缺陷位置的扩径桩、缩径桩和断桩承受相同荷载时产生的沉降趋大、上刺入量趋小,桩体作用趋弱。缺陷位置上移,沉降趋大、上刺入量趋小,桩体作用趋弱。(2)缺陷桩和桩间土顶部应力随荷载增加而增加。低压阶段,缺陷位置相同的各桩顶部应力和桩土应力比大小顺序依次是扩径桩、缩径桩、断桩。侧向桩在荷载较大阶段逐步发挥约束作用。缩径桩、断桩和中部扩径桩的桩土应力比-荷载曲线呈上凸型,具有明显峰值。顶、底部扩径桩的桩土应力比-荷载曲线呈下凹型。对于扩径桩下半段,缺陷位置上移,桩顶应力和桩土应力比趋大。对于扩径桩而言,中部扩径比顶部或者底部扩径效果好。(3)缺陷位置处轴力均出现明显突变。缩径部位的轴力显著降低,桩身上半段缩径导致下半段轴力峰值和中性点位置下移,桩身下半段缩径导致上半段轴力峰值和中性点位置上移,桩身中段缩径导致桩身上下两段分别出现轴力峰值和中性点。断裂部位存在轴力损失使得轴力减小。桩身上半段断裂导致轴力峰值下移。扩径桩顶部轴力随深度衰减,扩径部位的轴力显著提高,呈现“凸肚”形态。缺陷位置均为中性点。缩径桩出现2-3个中性点。断桩下段的顶部出现负摩擦力,桩身上半段断裂导致中性点位置下移。扩径桩顶部和扩径段均出现正摩擦力。(4)类型相同位置不同的缺陷桩,桩身轴力和桩侧摩阻力沿深度分布规律明显不同,但在缺陷位置处上下的轴力和桩侧摩阻力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位置相同类型不同的缺陷桩,桩身轴力和桩侧摩阻力沿深度分布规律呈现相反分布形态。(5)缺陷桩复合地基的4次加、卸载条件下的沉降、上刺入量和桩土应力比曲线具有记忆效应,即第i+1次循环最大荷载超过前i次循环最大荷载时,第i+1次加载曲线仍会回到第1次加载曲线的延长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