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讨农民工流动子女的心理弹性特点,并探究家庭经济状况、父母受教育程度、学校、人格、社会支持、父母教养方式的保护性作用,使用艾森克人格量表(少年式)、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学生心理弹性量表对贵阳市506名初中阶段农民工流动子女进行测量,从心理弹性理论的视角对他们心理发展的差异展开定量研究。以期为帮助构建、提升农民工流动子女的心理弹性提供实证依据和指导,使他们在不利环境之下能适应良好、身心健康和谐。研究结果表明:
1、农民工流动子女的心理弹性在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上没有显著差异;而在家庭经济状况、父母文化程度、学校性质上差异显著。
2、高、低弹性农民工流动子女在人格的内外向、精神质、神经质三个维度上差异极其显著,在掩饰性维度上差异非常显著。
3、高弹性流动子女的社会支持均高于低弹性流动子女,在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三个因子和总分上都存在极显著差异。
4、高弹性流动子女在父亲、母亲教养方式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上高于低弹性流动子女且差异显著,在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因子上均低于低弹性流动子女,且有显著差异。
5、人格中四个维度都与心理弹性有非常显著的相关。并且,内外向和神经质维度对心理弹性有直接预测作用。
6、社会支持的三个因子与心理弹性均有非常显著的相关,其中,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对心理弹性有直接预测力。
7、教养方式中父亲和母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惩罚严厉、拒绝否认与心理弹性均有非常显著的相关,但只有父亲的惩罚严厉能预测心理弹性,其他因子不能直接预测心理弹性。
本研究发现:高社会支持水平、人格中的积极品质、条件优越的公办学校、父亲温和宽容是农民工流动子女的心理弹性保护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