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手术技巧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通过改良的Kamada“二袖套法”对Sprague-Dawley(SD)大鼠实施了同种原位肝移植手术。结果:总共施行大鼠原位肝移植160对。前期手术120对,48 h存活率46.7%。后期手术40对,48 h存活率95.0%。结论: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和细心轻柔的操作是模型成功的关键。目的:探讨HO-1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为临床器官移植预防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Sprague-Dawley(SD)大鼠为供体和受体,建立二套袖法原位肝移植模型。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5对。实验动物分组及处理:第一组对照组,无任何处理。第二组CoPP处理组,供肝收获前24小时供体腹腔注射CoPP 5mg/kg。第三组ZnPP处理组,供肝收获前24小时供体腹腔注射ZnPP 20mg/kg。第四组MC处理组,供肝收获前7天,供体每天口服MC 500 mg/kg。检查项目如下:(1)供体移植物收获前肝功能及COHb/Hb%。(2)移植后第三天肝脏移植物肝功能。(3)应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检测肝脏移植物HO-1的表达变化。(4)TUNEL法检测移植后肝脏移植物凋亡变化情况。(5)肝脏移植物常规病理检查,并以Suzuki标准评分来反映肝脏移植物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结果:(1)处理后供体的COHb/Hb%:对照组(0.85±0.13),ZnPP组(0.18±0.08),CoPP组(1.03±0.68),MC组(2.16±0.74)。MC组COHb/Hb%比其他组明显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2)移植后肝脏移植物肝功能:MC组ALT(75±16.2),AST(195.2±41.8)与对照组ALT(346.4±45.1),AST(474.4±89.7)和ZnPP组ALT(577.8±75.3),AST(1084.4±127.9)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1)。(3)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肝脏移植物的HO-1表达:CoPP组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对照组与MC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4)移植物凋亡阳性细胞百分率:MC组(4.1±0.6)、CoPP组(3.2±0.8)明显低于对照组(12.5±2.4)和ZnPP组(25.8±3.1),有统计学差异(P<0.05)。(5)肝脏移植物病理变化:CoPP组和MC组与对照组,ZnPP组比较,炎症细胞浸润少,肝细胞损伤轻。肝脏移植物Suzuki评分,CoPP组(0.76±0.59),MC组(0.76±0.52)明显低于对照组(1.32±0.74),ZnPP组(1.80±0.70),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HO-1上调对肝脏移植物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与其产物CO的抗炎症与抗凋亡有关。(2)与HO-1类似,二氯甲烷对肝脏移植物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代谢生成CO的抗炎症与抗凋亡有关。(3)二氯甲烷作为CO生成的生成剂是有效而安全的,有很好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