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为商业步行街,即OPEN MALL 或PEDESTRAIN MALL。 步行街为城市中的步行和商业贸易这两种最基本的生活活动方式提供了适宜的场所。而它在城市中的空间特性使它带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它不仅是一种买和卖的商业场所,也是一个城市社会交往的中心。现代城市商业步行街的设计,越来越注重对使用者的尊重和关怀,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观念;而针对多数在历史中形成的传统商业步行街,对其的改造设计在城市文脉的保护、旅游资源开发中更有其特殊的作用和重要的意义。 商业步行街的外部空间环境和形态是由街道的空间尺度、比例,沿街建筑的界面形态、以及其韵律、节奏感等因素所构成。同时它的质量也受到街道家具、环境小品的设计以及其它诸如声、光、热等物理因素的影响。对上诉各因素的组合及构成原则等方面的认识和研究是商业步行街设计的基本前提。本文的第一、二章对上述观点作了系统论述。 作为具有漫长发展历史、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城市建筑形态,商业步行街无论从纵向的历史沿革、还是从横向的地域差别上来区分,其类型都可说是多种多样的。而前人对这个课题也从不同角度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本论文试从商业步行街的外部空间环境、界面形态的塑造方面进行探讨。本论文的第三、第四章对近年来我国一些开发新建的项目、以及对传统步行街和商业街区进行现代化改造的实例加以分析。进一步提出以文脉主义的建筑观、及“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观念为指导,对商业步行街进行人性化和个性化塑造。学习和借鉴建筑环境心理学、行为科学、审美心理学等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并在具体设计原则、设计手法和步骤上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本文的最后一部分(结语与展望)依据前四章的分析和观点,对处于经济转型期的我国城市商业步行街的改造和设计原则进行总结,并面向未来,对其发展方向进行展望,引出“有机更新”及“使用者参与设计”等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