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研究目的溶瘤腺病毒疗法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肿瘤治疗策略。溶瘤腺病毒具有肿瘤细胞特异性复制能力,在溶解肿瘤细胞同时还能高效表达所携带的目的基因共同发挥抗肿瘤作用,近年来已被用于临床肿瘤治疗。静脉给药对转移瘤的治疗有重要作用。然而,因溶瘤腺病毒在全身给药时存在肝内非特异性聚集以及宿主免疫反应作用,目前溶瘤腺病毒仅局限于局部给药,极大地限制了其临床应用。本课题拟构建一个安全有效的溶瘤腺病毒静脉递送系统,即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81472841,No.81572999,No.81502692);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基金(No.14JC14925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溶瘤腺病毒疗法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肿瘤治疗策略。溶瘤腺病毒具有肿瘤细胞特异性复制能力,在溶解肿瘤细胞同时还能高效表达所携带的目的基因共同发挥抗肿瘤作用,近年来已被用于临床肿瘤治疗。静脉给药对转移瘤的治疗有重要作用。然而,因溶瘤腺病毒在全身给药时存在肝内非特异性聚集以及宿主免疫反应作用,目前溶瘤腺病毒仅局限于局部给药,极大地限制了其临床应用。本课题拟构建一个安全有效的溶瘤腺病毒静脉递送系统,即钙磷复合磷脂载“武装”治疗基因的溶瘤腺病毒递送系统。以Huh-7肝癌细胞构建肿瘤动物模型,静脉递送钙磷复合磷脂载IL-24基因武装化的溶瘤腺病毒(ZD55-IL-24),评估其体内抗肿瘤效果。方案设计溶瘤腺病毒静脉递送系统的设计:通过磷酸钙沉淀溶瘤腺病毒,以能和阳离子发生相互作用的磷脂1,2-二油酰基-sn-甘油-3-磷酸单钠盐(DOPA)形成脂质双分子层包覆稳定磷酸钙/溶瘤腺病毒沉淀,最外层予以聚乙二醇2000覆盖形成亲水性保护层以延长血液循环时间有助于静脉递送。递送系统性能评估、抗肿瘤疗效验证:首先对构建的静脉递送系统进行表征、优化,并对该系统进行功能评价(稳定性、长循环能力、肝毒性及免疫逃逸能力),最后检测其体内分布、评估瘤内靶向效率,考察体内抗肿瘤效率。研究内容与结果本课题构建了钙磷复合磷脂载溶瘤腺病毒纳米递送系统,平均粒径为121 nm,电荷为-10.1 m V,分散性良好。性能评价结果显示,PLC-ZD55-IL-24在4℃储存条件下,纳米粒可稳定10 d;血清稳定性检测表明其可以抵抗血清诱导的凝集,延长体内循环时间;静脉递送PLC-ZD55-IL-24后,BALB/c小鼠体内血清白介素-6(IL-6)水平、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无显著增高,病理分析显示小鼠肝组织无明显肝细胞破坏,且可抵抗小鼠体内预存中和抗体中和作用,在预免疫的荷Hepa1-6细胞移植瘤小鼠体内实现瘤内靶向。细胞水平实验显示,PLC-ZD55-IL-24通过抑制Huh-7肿瘤细胞增殖、诱导凋亡发挥抗肿瘤作用。在Huh-7肝癌移植瘤裸鼠体内静脉注射PLC-ZD55-IL-24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q PCR方法检测病毒基因拷贝数显示PLC-ZD55-IL-24注射组显著减少了肝、脾等单核吞噬系统内的病毒基因拷贝数,延长了病毒血液循环时间、实现了有效的瘤内靶向。离体组织荧光成像分析进一步验证了该递送系统的靶向效率。此外,增加给药剂量可增加瘤内靶向效率而对瘤/肝比无显著影响。Huh-7肝癌移植瘤裸鼠经PLC-ZD55-IL-24治疗后,瘤内目的基因IL-24的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ZD55-IL-24治疗组,高、低剂量治疗组抑瘤率分别为54.62%、37.40%,提示增加PLC-ZD55-IL-24治疗剂量可显著增加其抗肿瘤疗效。治疗终点血清生化检测及重要脏器切片HE染色结果未见明显脏器功能损害。结论本课题成功构建了钙磷复合磷脂载溶瘤腺病毒静脉递送系统(PLC-ZD55-IL-24)。钙磷复合磷脂覆盖在溶瘤腺病毒表面可减少病毒的肝内聚集、延长病毒的血液循环时间、保护病毒免于中和抗体中和作用。静脉注射PLC-ZD55-IL-24未显示明显肝毒性,未显著诱导内在免疫反应发生,同时可实现有效瘤内靶向,在Huh-7肝癌移植瘤模型中发挥显著抗肿瘤效应。此外,增加PLC-ZD55-IL-24静脉注射剂量可提高抗肿瘤疗效、改善预后,且未引起严重不良反应。因此,我们构建的钙磷复合磷脂载溶瘤腺病毒系统有可能为改善溶瘤腺病毒静脉递送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递送策略。
其他文献
背景与目的:胃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占全球新发肿瘤第4位,而死亡率高居第2位。基因PBX最早是在前B细胞白血病中被发现,是一种潜在的致癌基因。虽然其在细胞发育和肿瘤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而在胃癌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PBX1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的机制。近年来,一类内源性的非编码微小RNA(micro RNA,miRNA)在转录后调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针对micro RN
目的基因工程小鼠是肿瘤研究中十分有用的动物模型。本课题组在前期胃癌基础研究中关注到以下三个与胃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基因:IRX1易洛魁家族同源盒基因,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DICER1核酸内切酶Ⅲ基因,通过调控micro RNA的加工与成熟过程抑制肿瘤;FBXW7泛素连接酶基因,参与癌蛋白的泛素化降解和DNA损伤修复而发挥抑癌作用。为了探明IRX1、DICER1和FBXW7基因在胃癌发生发
背景和目的:N-Myc下游调控基因1(N-myc down stream regulated gene 1,NDRG1)是N-Myc下游调控基因家族成员。有研究报道NDRG1蛋白是P53诱导凋亡所必须的因子。沉默NDRG1基因所造成的低表达会降低结直肠癌细胞对凋亡刺激因子的反应性。此外,NDRG1促进凋亡的功能在胰腺癌细胞中也得到证实。然而,上述研究均未对NDRG1促进凋亡的机制做出报道。因此,本
急性髓系白血病及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是常见的恶性血液系统疾病,两者均是由于造血细胞基因组的不稳定性导致继发的致病事件产生,比如基因突变、染色体异位等,进而导致造血细胞的恶性转化,表现为增殖能力增强、分化阻滞,最终导致疾病的发生。本论文分别对这两种疾病的恶性转化机制进行研究:1)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干性维持及分化促进研究:基于白血病细胞异质性及自发分化理论,我们发现AML1/ET09a白血病细胞存在三
研究背景和目的:肝癌和肺癌是进展迅速、恶性程度很高的两种常见肿瘤,找到参与这些癌症发展的基因是目前肿瘤研究的热点。生长阻滞和DNA损伤诱导45G(Growth arrest and DNA damage-inducible 45G,GADD45G)是与细胞应激和DNA损伤相关的蛋白,在多种肿瘤中发挥着抑癌基因的作用。我们的前期工作表明,GADD45G诱导的细胞衰老的缺失是导致肝肿瘤发展的重要事件。
目的:研究胰腺癌组织和癌旁非肿瘤组织中miR-329表达水平差异,明确癌组织中miR-329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之间的联系。研究miR-329表达水平对胰腺癌细胞生长、凋亡等的影响,并建立实验动物模型进行体内验证。研究miR-329在胰腺癌中直接作用的靶基因,以阐明miR-329在胰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qRT-PCR方法对miR-329在34例胰腺癌及其对应
目的:NADPH oxidase 4(NOX4),是体内产生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一个重要来源。目前,不断有研究发现NOX4涉及肿瘤发生发展的各自方面,但是NOX4与大肠癌的关系研究甚少。本课题首先通过检索国际公认的数据库—Oncomine癌症微阵列数据库,发现有6个数据集高度一致提示NOX4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组织中
研究目的探索胆汁酸核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情况及促癌作用机制;研究FXR对肿瘤细胞表达PD-L1的调控及潜在联合用药前景。研究方法1.免疫组化法在NSCLC组织中检测FXR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与患者总生存期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2.采用FXR抑制剂Z-guggulsterone
【目的】研究以脂质合成关键因子SREBP作为靶点增敏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可能性;明确脂肪酸合成代谢通路与EGFR通路之间是否存在协同作用,以及可能的机制;为临床EGFR靶向药物联合治疗方案提供实验证据及理论依据;【方法】1)采用小分子抑制剂和小干扰RNA作为SREBP靶向干预手段;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用于检测基因敲除效率;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度;利用裸鼠皮下移植瘤进行
背景: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在全世界妇女中是第一位的恶性肿瘤。目前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已占到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首位。当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乳腺癌的治疗方法仍然是以切除患侧的肿瘤和乳房为主,而乳房的缺失严重影响了患者正常的心理健康和社会交往。现代乳房再造的目的是为了矫正乳腺癌局部治疗后所造成的乳房缺损及胸壁的畸形,给病人以形体及心理双重治疗。作为对传统的游离横形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