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期女性日常生活叙事的繁荣有目共睹。女性小说家大规模地以衣食住行、饮食男女等日常生活问题作为其创作的出发点,在文本中旗帜鲜明地书写富有女性特征的生活体验、生活趣味、生活理想及生活信念,执着地诉求日常生活的合法性,自觉地探寻日常生活的本真,并试图建构从日常生活出发又超越日常生活的有限性与局限性的诗意生存方式。女性小说家对日常生活诗性探寻的自觉,给文学研究提出了如下理论问题:如何理解日常生活与日常存在才更符合人的生存本真?才能使人的生存变得更有意义?选择何种视角与价值立场切入,才能更加合理、有效地阐释新时期女性日常生活文本所蕴藏的丰富、复杂的审美内涵?既往的哲学与诗学理论对日常生活意义与价值的贬抑,造成了日常生活理论资源的匮乏,从而不但造成了文学对此研究的薄弱与不尽人意,也使研究者在价值判断上陷入困惑或偏颇。为能深入、学理地阐释这一文学现象,本论文依托现代生存哲学与生存美学以及女性主义文学研究的理论成果,把女作家的日常生活文本放在人的生存本体论范畴内来把握,并以“诗性”即人/女人/个人的整体生存为价值尺度,重新阐释女作家对日常生活两重性的书写,辩证地阐明她们在创作中所关涉到人的生存的物质/精神,日常/终极,形下/形上,非诗性/诗性等问题,既彰显女作家在日常生活探寻中对人的生存的敞开,也澄明她们在日常生活探寻中所出现的审美迷思对人的生存的遮蔽,并进一步考察她们的探寻为人类的诗意生存提供了哪些新的思想生长点,这些新的思想生长点又在多大程度上开拓了人类诗意生存的新疆界,改变了既往男性视角下的人类诗意生存的文学话语方式。本论文取文化批评的理论姿态,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文化哲学批评、历史批评与性别批评等方法,对新时期女性日常生活写作倾向进行价值分析与美学评价。本论文由导言、正文和结语组成。导言部分对新时期日常生活崛起的文化语境,以及由此语境而引发的新时期女作家探寻日常生活诗性的历史运演轨迹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重点阐释与界定了本论文的核心概念“日常生活”与“诗性”的理论内涵,明确了本论文的研究对象、问题、视角、方法与价值支点。正文的三章围绕女作家对日常生活的元问题,即“饮食男女”问题的书写而展开讨论。第一章以市民小说为讨论对象,考察女作家对市民“饮食”人生的思考与书写。本章重点阐释了广州的张欣对“欲望主体”形象的重新书写,上海的王安忆对都市日常生活实践主体的审美发现,武汉的池莉从前期对日常生活个体的主体性消解,转向后期对“反思主体”的塑造等三个典型个案。个案阐释清晰地显示出女作家对转型期市民日常生活个体主体意识的理性思考。在女作家看来,诗性的日常生活既非来自外在的赐予,也非来自日常生活个体自在自发的生存态度,它只来自于日常生活个体的主体性生存实践。当日常生活主体超越自在自发的生存状态,自觉、自强、自为与自由地生活时,日常生活就再也不是沉重、刻板、平庸的谋生场域,而是可以诗意栖居的人间天堂。个案阐释还显示出女作家对转型期的普通市民在物质人生与精神人生,日常存在与终极存在等问题上所做的文化价值选择。第二章通过分析张抗抗对现代爱情、婚姻主体的想象与重建,蒋韵对古典爱情的现代思考与讲述,迟子建对日常恩爱的叙述以及张洁对两性之爱的偏执书写等,考察女作家对日常生活世界的两性爱情、婚姻问题的思考。正反两方面的个案分析说明了只有从人/女人/个人的生存整体与生命整体出发,坚持爱情、婚姻的整体观,即坚持本能与情感,生理与心理,实用与审美,现实与理想,世俗与理念,男性与女性等两方面的辩证和谐的诗性统一,才能使婚恋叙事逼近爱情、婚姻的诗性本真,趋近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合情合理的完满回答,才能解决二十世纪以来女性婚恋叙事中长期存在的爱情乌托邦话语与庸俗化的婚姻话语的弊端,实现爱情、婚姻与日常生活的和谐统一,达致两性之爱的诗意统一。第三章集中研究新时期女作家在身体写作中所呈现出来的现代身体意识。身体存在作为一种重要的日常存在,在新时期女性文学领域成为问题并被大规模地凸显,和身体长期被文化、道德、真理与权力的遮蔽与压抑有关。本章以身体的整体存在,即既是一种自然存在又是一种社会文化存在为价值尺度,以王安忆、铁凝的性叙事,林白的身体写作为典型个案,通过文本细读,揭示她们身体诗性探索的审美特征,即是对身体的自然与社会文化这双重存在的本真澄明,对身体的权利意识,身体优先存在意识与身体伦理意识等共在的彰显。同时通过“美女作家”身体写作这一反面个案,剖析她们用“性”指代人性,以肉身取代人的精神与伦理的审美偏狭。本章还就三个个案所涉及到的“身体”问题,如身体与自我,身体与心灵,身体与精神,身体与伦理,身体意识与人权意识,身体存在与人/女人/个人的存在等问题进行了理论辨析。最后,本论文就新时期女性小说家对日常生活的诗性探寻进行了归纳总结与理论升发,指出她们对日常生活的诗性探寻,既是对日常生活与日常存在的重新阐释,也是对人的诗意生存方式的重新探索。它标志着女性文学对一种更加“属人”化的新的生活趣味、生存方式与审美维度的热切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