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干预膝骨关节炎MRI多模态技术的中枢镇痛机制研究

来源 :上海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hj112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临床常见骨关节炎,属第4位致残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疼痛和功能障碍,造成沉重经济负担。尤其是慢性疼痛迁延反复,影响较大,常引发不良情绪,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在慢性疼痛的发生和缓解中脑中枢调控起关键作用,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中可表现为脑灰质或脑白质结构、脑功能的变化。推拿是KOA临床指南推荐的基础疗法,是非药物疗法典型代表,疗效肯定,但其脑中枢镇痛机制尚不明确,限制了推拿在国内外的应用与推广。针对此科学问题,本课题运用先进的MRI多模态技术揭示推拿干预KOA慢性疼痛的脑中枢镇痛机制。首先,从脑灰质体积、脑白质纤维结构与分布方面揭示KOA慢性疼痛的发生机制,将特征性的脑结构作为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并在后续推拿镇痛的脑功能机制研究中使用。其次,从疼痛程度、感觉、情绪等多个维度分析推拿镇痛特征,并在后续推拿干预KOA脑中枢镇痛机制研究中应用这些显著镇痛维度。最后,从脑灰质结构、脑功能变化方面揭示推拿干预KOA的脑中枢镇痛机制。第一部分膝骨关节炎慢性疼痛的脑结构特征研究目的:基于MRI多模态技术探索KOA慢性疼痛患者的脑结构改变特征。方法: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推拿科门诊和社区招募年龄、性别和教育程度相匹配的KOA患者(患者组)和健康人(健康组)各25名。在入组后,运用3.0T磁共振(SIEMENS MAGNETOM Verio syngo MR B17,Germany)和32通道头颅线圈采集所有受试者的T1像和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同时收集临床行为学数据。基于MATLAB 2013b(mathworks,Natick,MA,USA),通过SPM8软件(https://www.fil.ion.ucl.ac.uk/spm/software/spm8/)的VBM8功能,采用DARTEL算法进行基于体素形态学分析(voxel-based mophometric,VBM),比较两组脑灰质体积存在显著差异的脑区,并根据差异脑区peak点的MNI坐标设定球形ROI以备用。分析KOA患者差异脑区的脑灰质体积和临床行为学数据的相关性。采用FSL软件(v6.0,FMRIB,Oxford,UK.)和基于白质骨架空间统计方法(tract-based spatial statistics,TBSS)分析脑白质结构,分析两组受试者脑白质骨架的FA值存在显著差异的位置。结果:(1)患者组右丘脑脑灰质体积较健康组显著萎缩(P<0.05),但是右丘脑的萎缩程度与疼痛无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P>0.05)。(2)患者组右侧中央后回脑灰质体积萎缩程度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呈显著的线性负相关,r=-0.42,P=0.04;并与简明Mc Gill疼痛问卷(the Short-Form Mc Gill Pain Questionnaire,SF-MPQ)总分呈显著线性负相关,r=-0.45,P=0.03。(3)患者组有12处脑白质纤维较健康组FA值显著降低(P<0.05),表现在右丘脑后部辐射(包括视辐射)、胼胝体、胼胝体膝、右扣带回(扣带回)、右内囊后豆状部分、右内囊前肢、右高级电晕辐射器、右外部胶囊、右矢状层(包括下纵束和下额枕束)、右前冠辐射器、右穹窿/终纹、右毯,无FA值显著升高的脑区。结论:右丘脑的脑灰质体积存在显著萎缩,右侧中央后回的脑灰质体积萎缩程度与疼痛呈线性相关,可能是KOA发生慢性疼痛的脑灰质结构特征;12个部位的脑白质纤维变化可能是KOA发生慢性疼痛的脑白质结构特征。第二部分推拿干预膝骨关节炎的临床镇痛特征研究目的:探索推拿干预KOA慢性疼痛患者的临床行为学镇痛特征。方法:从岳阳医院推拿科门诊招募KOA患者60例,用随机信封法将患者按1:1随机分为推拿组和宣教组。宣教组仅给予健康宣教干预,推拿组仅给予推拿干预。两组干预周期均是2次/周,30分钟/次,持续6周。干预前、后评估VAS、简明Mc Gill疼痛量表、HAMD抑郁量表、HAMA焦虑量表、WOMAC膝骨关节炎量表和SF-36生活量表的评分,分析两组干预在疼痛程度、疼痛感觉、疼痛情绪等多个维度的镇痛特征。结果:(1)两组受试者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病程、患侧、教育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推拿组KOA患者干预前后比较发现VAS评分、简明Mc Gill疼痛量表总分(Mc Gill Sum)、HAMD抑郁量表总分、WOMAC量表总分、SF-36生活量表子项目及总分均发生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宣教组KOA患者干预前后比较发现VAS评分、Mc Gill Sum、HAMD量表、HAMA量及WOMAC量表的总分均无显著改变(P>0.05),仅有部分量表子项目的评分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间比较:(1)干预前两组的VAS评分、Mc Gill Sum,以及HAMD量表、HAMA量表、WOMAC量表、SF-36生活量表的总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干预后组两组的以上项目内容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推拿能显著改善KOA慢性疼痛的疼痛程度、疼痛感觉、疼痛抑郁情绪等疼痛维度;能显著改善关节功能、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疼痛焦虑情绪、关节僵硬。第三部分推拿干预膝骨关节炎的脑中枢镇痛机制研究目的:从脑结构和脑功能探索推拿干预KOA慢性疼痛患者的脑中枢镇痛机制。方法:从推拿科门诊招募KOA患者50例,按1:1随机分为推拿组和宣教组。两组干预方法均同第二部分。在干预前、后对两组实施静息态脑功能成像(rest Blood oxygen level dependent,rest-BOLD)、T1像的扫描,收集临床行为学数据。脑功能评估采用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 Ho)、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ALLF);脑结构评估采用脑灰质体积。用SPM12软件包(www.filion.ucl.acuk/spm/software/spm12)、REST 1.8工具箱和DPARSFA 4.3工具箱分析MRI数据,以及与不同疼痛维度指标的相关性,分析两组干预引起的脑机制变化。结果:(1)两组受试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前后两组组间、组内比较,VAS评分、Mc Gill Sum、HAMD量表总分变化情况的统计学意义均同第二部分。(3)干预前后两组组内、组间比较均未发现脑灰质结构有显著改变的脑区。(4)干预前两组疼痛量表评分与脑功能指标显著相关,表现在多个脑区,具体如下:(1)FC与VAS评分仅呈显著正相关,表现在右缘上回、顶下缘角回、中央后回、角回;与Mc Gill Sum、HAMD量表总分无显著相关。(2)ALFF与VAS评分显著相关,正相关的脑区表现在右角回,负相关的为右小脑;与Mc Gill Sum仅呈正相关趋势,表现在右舌回、双侧补充运动区;与HAMD总分显著相关,正相关的脑区表现在右舌回、右距状裂周围皮层,负相关的为左颞上回、左中央沟盖、左缘上回。(3)Re Ho与HAMD总分显著相关,正相关的脑区表现在左楔叶、左距状裂周围皮层、左额中回、左三角部额下回,负相关的为双侧回直肌,与VAS评分、Mc Gill量表评分无显著相关。(5)干预前后两组组内比较:(1)推拿后FC、ALFF、Re Ho均显著改变。FC增强脑区表现在右丘脑、右豆状壳核、右尾状核,减弱脑区为左三角部额下回、左额中回、左背外侧额上回、左脑岛;ALFF激活显著增强的脑区表现在左楔叶、左距状裂周围皮层、右额中回、右三角部额下回,显著抑制的脑区为双侧回直肌;Re Ho仅有激活显著受抑制的脑区,表现在右楔前叶、右距状裂周围皮层、右舌回、右缘上回、右颞上回、右颞中回。(2)宣教后FC、ALFF、Re Ho无显著改变。(6)干预前两组组间FC、Re Ho、ALFF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7)干预后两组组间FC、Re Ho、ALFF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与宣教后比较,推拿后脑区变化情况如下:(1)FC仅有显著增强的脑区,表现为左颞上回、左颞中回、左颞下回、左海马、双侧嗅皮质、右眶部额下回、右回直肌、双侧尾状核、左豆状苍白球、左豆状壳核、左丘脑、左背外侧额上回、左前扣带和旁扣带脑回、左额中回、左眶部额中回、左内侧额上回、左眶部额上回、左眶内额上回。(2)ALFF仅有激活显著增强的脑区,表现为右脑岛、右颞上回、右颞横回、右颞极(颞上回)、右颞中回、双侧中央沟盖、右豆状壳核、右杏仁核、右颞中回、右枕中回、左中央后回、左顶下缘角回、左缘上回。(3)Re Ho仅有激活显著增强的脑区,表现为双侧小脑、左颞中回、左枕中回、左颞下回、左梭状回、左海马、左舌回、左海马旁回、双侧中央后回、左顶下缘角回、左缘上回、右中央前回、右缘上回。结论:推拿干预KOA的脑中枢镇痛效应可能是通过丘脑、中央后回、脑岛等多个脑区协同调控完成的;6周KOA慢性疼痛的推拿干预尚未引起脑灰质结构出现明显重塑;推拿干预KOA慢性疼痛的脑功能机制可能是“通则不痛”理论的MRI影像学证据。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针药结合治疗反复移植失败的临床疗效,探讨中药(温肾活血方)及电针对胚胎着床障碍大鼠子宫内膜蜕膜化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RIF提供新的靶点及思路。方法:临床研究:采用完全随机对照研究设计,纳入拟行冻胚移植的肾虚血瘀型RIF患者160例,按入组顺序随机分为中药组、电针组、针药结合组、对照组。各组在常规内膜准备与黄体支持的基础上分别予中药温肾活血方、电针、温肾活血方+电针。治疗1个周期后比较四
学位
目的:健脾辛开苦降法是中医重要治法。本研究探讨健脾辛开苦降法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安全性及可能的机制。方法:1.采用前瞻、随机对照、双盲的研究方法,选择拟行姑息化疗的晚期胃癌患者70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行姑息化疗联合加味半夏泻心汤颗粒,对照组行姑息化疗联合安慰剂颗粒。持续治疗至疾病进展或无法耐受等出组事件发生。使用K-M生存曲线分析两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学位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技术从“异病同证”角度出发,探索慢性乙型肝炎(CHB)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湿热证的共性物质基础,筛选出湿热证的特征性代谢物。并依据“方证相应”的中医学理论,应用陈建杰教授临床治疗两种疾病湿热证的经验方(清热化湿方)进行干预,观察干预作用下湿热证的治疗调节效应(证候改变),分析前述获得的湿热证相关代谢物的变化轨迹,进一步明确湿热证特异性代谢物并揭示其主要生物学变化的科
学位
伴随InSAR技术持续发展,其在矿区地质灾害调查领域应用范围与应用效果均有着显著提升。基于此技术,针对大区域连续变形展开跟进监测,有助于对于区域矿区地质灾害进行甄别与勘测。再者搭配高分辨率光学遥感数据,展开孕灾地质环境和矿区地质灾害体初步解译工作,圈定重点变形区和矿区地质灾害隐患类型、范围、变形趋势。为矿区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提供基础依据。
期刊
目的:评价八宝丹治疗肝硬化轻微肝性脑病(Minimal Hepatic Encephalopathy,MHE)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抗炎作用机制并筛选有效活性成分,希冀为临床治疗MHE供一种新思路。方法:1.八宝丹对MHE患者的治疗作用评价(临床试验):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设计,纳入并观察湿热蕴结型肝硬化MHE患者共62例,随机分为乳果糖对照组31例,八宝丹联合乳果糖治疗组31例,两组治疗周期均为8周,检
学位
目的:基于代谢组学和宏基因组学技术手段,探讨地麦活性糖(ROS+MD,RM)改善Ⅱ型糖尿病的药效及肠道菌群多样性分析研究。方法:(1)以高膳食+STZ诱导SD大鼠Ⅱ型糖尿病为模型,考察RM对大鼠空腹血糖、血清炎症因子、血脂水平等指标的影响,并确定地麦活性糖的最佳比例。(2)确定药物最佳比例后,对量效关系展开实验,同时引入抗生素因素,考察大鼠空腹血糖、腹腔糖耐量实验(Intraperitoneal
学位
在落实“双碳”目标和加快构建现代能源体系的背景下,掺氢发电是实现天然气发电产业的低碳发展及与新能源协同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综述天然气掺氢发电发展现状及趋势,提出通过掺氢燃烧实现天然气发电低碳发展的产业链设想,并以深圳大鹏某电厂为例分析其可行性。(1)清洁的蓝氢、绿氢产能是制约掺氢发电技术应用规模扩大的重要因素。随着新型电力系统下新能源发电比例的提升与碳捕集及利用技术的进步,中国氢能产业将进一步扩大
期刊
目的:研究中药补肾健脾利湿方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初步探讨以补肾法为基础的补肾健脾利湿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作用机制。方法:1.利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肝病科前期承担国家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专项(课题编号:2012ZX10005004-002)部分临床病例资料和样本,其中补肾健脾利湿方联合恩替卡韦(ETV)为治疗组,以单用ETV为对照组,对479例(治疗组
学位
[目的]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在心肌缺血后不同时间进行电针“郄门穴”治疗,通过观察小鼠心脏功能、心肌组织的病理变化,明确电针“郄门穴”后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以及最佳的治疗时间窗口;通过观察焦亡相关指标的变化,探索电针“郄门穴”后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焦亡的影响;基于TLR4/NF-κB信号通路探讨电针“郄门穴”后处理抑制细胞焦亡的作用机制。[方法]第一部分实验:60只C57小鼠分
学位
目的:建立基于德尔菲专家咨询的肛瘘术后复发风险评估的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评价其预测肛瘘术后复发的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为早期筛查肛瘘术后复发的高危患者提供替代工具,帮助外科医生更好地了解早期肛瘘术后复发的病因及预后策略。方法:第一章:在前期文献系统评价的基础上,结合临床经验知识,制定一份多维度影响肛瘘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列表,并按照与患者相关、与瘘管相关、与手术相关等领域形成一份在线调查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