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索前瞻性监测模型用于我国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的作用,评价前瞻性监测模型对我国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广州某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初次诊断为乳腺癌并拟行手术治疗的131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的时间先后进行分组,对照组60人,干预组71人。本研究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基于前瞻性监测模型的干预方案。干预方案如下:术前:先对患者进行评价,在评价结果基础上进行干预,主要包括:运动和功能锻炼方法学习、术后治疗性运动计划、疼痛管理、评估可能存在的前兆性症状及未来损伤的风险识别和避免计划等。术后早期:重新评估和康复锻炼计划制定,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如果监测到身体损害,则启动个体化康复干预,如果没有,继续间隔时间监测。术后早期康复包括:踝泵锻炼、健康知识讲座、出院指导、个体化干预等。持续监测:在术后1、2、3个月通过住院治疗、复查、电话等进行康复随访,随访时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癌因性疲乏情况、运动锻炼情况、患肢功能康复状况、患者的日常生活行为方式、治疗后相关后遗症发生情况、患者自我感觉情况等。在此过程中给患者提供预防和早期发现相关并发症的教育、患肢功能康复教育、保持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教育、咨询和指导,教导患者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此时如果监测到与术前比较发生变化,则启动个体化干预;如果没有监测到,则继续间隔一个月时间进行随访。两组患者在术前及术后3个月分别评价患者疼痛强度、生命质量、疲乏程度、上肢功能以及上肢周径情况。结果131例完成研究,对照组60例,干预组71例,一般资料比较具有可比性(P>0.05)。具体结果如下:1、生命质量总分比较组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对照组中术前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中术前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生命质量各维度得分比较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功能状况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癌因性疲乏总分比较组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对照组术前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中术前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癌因性疲乏各维度得分比较术前及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心理疲乏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上肢功能评分比较组间比较: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对照组术前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组术前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6、健侧与患侧上肢肩关节外展度差比较组间比较:术前及术后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对照组术前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组术前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7、上肢淋巴水肿比较术前及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疼痛强度比较组间比较:术前及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对照组术前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术前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基于前瞻性监测模型的干预方案能提高乳腺癌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有效地减轻其癌因性疲乏,促进患侧上肢功能的恢复。2、基于前瞻性监测模型的干预方案对减轻我国乳腺癌患者术后疼痛强度的效果仍有待进一步研究。3、基于前瞻性监测模型的干预方案对我国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预防的效果仍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