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太效应是科学社会学家默顿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提出的用来描述科学共同体中的不公平分配的现象,那些学术权威名声在外,个人荣誉与科学资源滚雪球般越滚越大甚至超出自身匹配,而普通的科学工作者虽能力优秀却默默无闻,获得比自身匹配更低的社会认可。近几十年,随着科学巨轮的不断推进,科研实践的开展愈发频繁,蕴含在科学发展过程中的马太效应也日益显现出具有普遍性的特点。受历史因素影响,我国现代科技的发展较晚但进展迅猛,在当下我国飞速发展的科技进程中马太效应逐渐显示出其力量的强大,也逐渐暴露出它的诸多弊病。我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也在2019年6月11日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下文中简称《意见》)中明确提出“反对科研领域‘圈子’文化”来加强科学共同体内的广泛共识,摒弃科研中一些圈子内的垄断现象。由此看来,对马太效应进行合理控制成为我国科研体制管理中的重要问题。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针对马太效应在科学领域的诸多表现与形成原因,又结合我国科研的发展特点,为抑制马太效应的负面效应影响制定了应对策略。全文除引言和结语外,主体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科学社会学中马太效应的形成与表现形式。从科学共同体的定义出发,解释了科学共同体中的马太效应的形成与具体表现形式,并建立了它的数学模型,最后分析了马太效应的产生原因。第二部分:马太效应是科学发展中的双刃剑。运用辩证思维,发掘马太效应影响的两面性,从马太效应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它对于科学发展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着重强调了马太效应消极影响的危害,是会导致科研体制的失衡发展,并由马太效应的影响引发思考,认为应当适时制定应对策略合理规避其消极影响。第三部分:我国科学体制下马太效应的社会控制途径。作为本文的重点与创新章节,结合我国的科研体制的特点,从科学事业的主导——政府,与科技实践的主体——科学共同体两个方面出发,制定了符合我国科学发展的应对策略。政府应加快职能转变,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科学共同体应构建合理的社会科学评价机制,来保障群体内部的相对公平。